首页> 中文学位 >下焦虚寒虚热致足部怕冷怕热的客观观测
【6h】

下焦虚寒虚热致足部怕冷怕热的客观观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综述:足部怕冷和怕热的中医认识及其临床测评现状

前言

1 研究材料

1.1 足部温度检测的研究对象

1.2足部温度检测的纳入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足部温度检测的信息采集

2.2温度检测

2.3 检测内容

2.4温度数据的处理及参数提取

2.5诊断标准及样本分组

2.6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基本信息分析

3.2温度变化的线性分析

4讨论

4.1 足部温度的主观测评与客观测评

4.2温度曲线参数

4.3 BMI值与足部温度感觉相关

4.4足部温度变化是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弱的体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应用温湿度传感器动态检测的方法对足部温度进行动态、连续的测量。对足部怕冷或怕热进行定量检测,并据此为足部怕冷或怕热的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①研究方法:本研究根据足部怕冷或怕热有加重或缓解的情况,因此可通过暴露局部使足部周围温度下降,营造加重或缓解的条件,进而观察温度的变化曲线。②研究对象:受试者源于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城镇居民,共观察56例。③信息采集:制定受试者信息采集表,采集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询问全身是否感觉冷或热,以及足部怕冷、怕热的相关症状,并根据采集的信息对受试者进行分组。④分组:参照《中医诊断学》、《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诊断标准,本研究将受试者分为三组:正常组、足部怕冷组、足部怕热组;⑤检测仪器:本研究采用课题组与中山大学合作研制的温湿度传感器,仪器采样频率为1Hz。⑥检测方法:检测部位:左脚内踝上2-4cm处。检测条件:受试者穿着舒适衣物,测试前无冷或热的感觉,情绪稳定,测量前无激烈运动,采取坐位;室内温度范围为18±1℃,受试环境平稳、安静,受试者周围1m范围内无制冷或发热物体。⑦检测时间:于上午9点到下午7点前,且距离最近一次进食时间要大于1小时。⑧检测过程:a.测试人员告知受试者检测内容、检测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b.佩戴温湿度传感器;c.打开传感器,手机APP连接仪器;d.在手机APP界面点击“开始记录”项,记录状态显示“开始记录”;e.在衣物覆盖舒适状态下,连续检测10-12min(下文简称“舒适期”);蹦金测进行至第10-12min时,暴露检测部位,记录暴露时间,继续在暴露状态检测5min(下文称“暴露期”);g.检测时间满后,打开APP断开连接传感器,并告知受试者检测结束;h.传感器与电脑USB连接,传输数据并保存文件,形成温湿度Excel文件;i.擦除仪器中的数据。⑨数据处理及参数提取:a.舒适期数据主要用于分析在平稳情况下,各组受试者的温度是否有差异;b.暴露期数据主要用于表达被检测者在受到外界温度下降刺激的情况下,温度变化的情况。⑩统计分析:a.对受试者的性别和年龄进行分析,用以检测性别或年龄在各组的情况是否会有差别。b.分析舒适期温度数据,用以判断足部怕冷和足部怕热组与正常组相比,判断在舒适状态下足部温度是否存在差异。c.分析暴露期温度数据,以明确在温度下降后,三组足部温度的变化情况。  研究结果:本研究共观察人数为56例,其中足部感觉正常人数为22例,占全部样本的39.3%,感觉冷人数为19例,占全部样本的33.9%,感觉热人数为15例,占全部样本的26.8%。①各组受试者年龄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受试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32,P=0.968>0.05)。②对性别统计分析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经统计分析显示两组受试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73,P=0.529>0.05)。③各组受试者BMI(身体质量指数)值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受试者BM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814,P=0.005<0.05),经多重比较(LSD Duncan),显示正常组的BMI指数值最大,足部怕热组次之,足部怕冷组的BMI指数值最小。④对max60平均温度(maxl)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第三组的P值小于0.05,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故而进性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显著性为0.583,说明三组之间在平稳状态下温度没有差异。⑤对max60变异系数(max3)进行正态性检验,第一组的P值小于0.05,故而进行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显著性为0.550,说明三组之间的变异系数没有差异。⑥对最后五分钟温度变异系数(V3)进行正态性检验显示各组的P值大于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方差齐,F=2.241,P=0.116>0.05,显示V4在各组之间没有差异。⑦对最后5分钟温度下降斜率(V1)进行正态性检验显示各组的P值大于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方差齐,F=5.370,P=0.008<0.05,显示V1在各组之间具有差异。对各组之间的V1进行两两比较的LSD分析,结果显示足部怕热组的斜率最大,变化最小;正常组的斜率次之;足部怕冷组的斜率最小,变化最大。  研究结论:①在中医看来,病人的足部寒热的情况,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常见有一些足部表现为寒或热,但是中心体温在稳定状态下,这与机体本身阴阳的盛衰有很大关系,需结合后期临床专家的诊断,进一步做出区分。②肢体温度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中心温度较稳定,并不能代表肢体温度及其变化。区别于以往的水银体温计等瞬时测量方式,在变化的环境温度中,温度传感器更能对肢体温度进行动态的、实时的测量,测量结果更能表达肢体温度的易变性。③在舒适状态下,怕冷和怕热的人的足部温度与正常人没有差异。④在18±1℃的环境温度下,根据暴露局部的皮肤温度下降斜率显示,怕冷的人足部温度下降最快,怕热的人足部温度下降最慢。足部温度变化斜率是机体在面对环境温度变化后,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弱的体现。⑤根据BMI值结果,BMI值越大,越不容易怕冷,BMI越小越容易怕冷。所以肥胖的人比较耐冷。

著录项

  • 作者

    袁晓辉;

  • 作者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

  • 授予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学科 中医内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启明;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下焦虚寒虚热,足部温度,客观观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