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浙西廿八都聚落形态与文化特征研究
【6h】

浙西廿八都聚落形态与文化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2 廿八都镇的历史沿革及自然地理

2.1 历史概述

2.2 建置沿革

2.3 地理区位

2.4 气候条件

2.5 地形地貌

3 廿八都镇的人文背景

3.1 廿八都镇的人口结构

3.2 廿八都镇的经济结构

3.3 廿八都镇的风水观念

3.4 廿八都镇的传统理念

3.5 本章小结

4 廿八都镇的聚落布局及空间构成

4.1 廿八都镇聚落的选址

4.2 廿八都镇聚落的营建布局

4.3 廿八都镇聚落的空间演变与邻里构成

4.4 廿八都镇聚落的意象特点

4.5 本章小结

5 廿八都镇的聚落文化特征

5.1 传统观念

5.2 商业文化

5.3 军事文化

5.4 民俗文化

5.5 建筑文化

5.6 本章小结

6 廿八都镇的保护与发展

6.1 传统村落保护的问题与压力

6.2 廿八都镇的保护现状

6.3 廿八都镇的保护与发展对策

7 结语

7.1 几点感受

7.2 尚有待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目录

表目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古镇,因其古老而丰厚的底蕴,承载了中国农耕时代大部分的文化。它们远离喧嚣而抵抗了岁月的侵蚀,留住了跨越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文明形态。传统村落也是自然、社会、文化、经济等多种元素构成的社会生活系统总和。各元素相互关联,构成稳定的有机整体。  浙西廿八都古镇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并位于仙霞古道之上,具有特殊的地理条件及风土人情。经过悠久的历史演变,它在选址及营建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传统建筑和灿烂的民俗文化,是研究浙江西部非血缘性聚落形态与文化的重要对象。同基于农业生产以血缘维持组织关系的传统村落不同,廿八都古镇的形成与运转表现为以地理条件主导的发展态势。  本文以浙西地区杂姓聚居地廿八都古镇为研究对象。以仙霞古道和廿八都老街的演变为出发点,从自然环境、经济构成、传统理念、社会文化等角度分析了廿八都的生成背景,并深入研究了古镇平面布局、空间构成、建筑形态及意象特点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当地外部空间、公共空间、建筑空间的调研,揭示特殊地理区位下浙江传统村落的聚居方式与当地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分析其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之后,提出相对应的思路和策略。并为今后同类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引导人们进一步关注传统村落和传统文化,强化保护意识,增强责任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