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趋势及结构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与OECD国家的比较研究
【6h】

当代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趋势及结构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与OECD国家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方法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方法

1.3 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图

1.4 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创新点

1.4.2 论文不足

2. 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

2.1.1 联合国从保障老年生活到倡导促进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参与

2.1.2发达国家劳动市场竞争激化背景下老年人“非自愿提前退休”研究

2.1.3 老龄化背景下促进老年人再就业的实践总结及理论分析

2.2国内的研究

2.2.1对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

2.2.2从微观层面针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研究

2.2.3从宏观层面针对老年人再就业的鼓励性政策研究

2.2.4对发达国家支持老年人口再就业政策的研究

2.3国内外研究评述

3. 基础理论及基本概念

3.1 基础理论

3.1.1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积累理论

3.1.2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3.1.3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

3.2 基本概念

3.2.1 老年人口再就业

3.2.2 老年人口再就业的相关指标

4. 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4.1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现状分析

4.1.1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变动趋势分析

4.1.2中国老年人再就业的区域结构分布

4.1.3 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的产业结构分布

4.1.4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结构及趋势总结

4.2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与养老保障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4.2.1经济市场化触发养老保障体制改革

4.2.2改革初期养老保障缺失促使老年人口再就业

4.2.3经济市场化改革及发展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

4.2.4养老保障水平差异导致城乡老年人口再就业趋势分化

4.3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与二元经济结构的演进

4.3.1经济市场化引起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4.3.2城乡收入差距给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4.3.3中国农村“半工半耕”模式中的老年人口再就业

4.3.4农村人口持续转入引起集镇老年人口再就业参与率不断上升

4.4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演进

4.4.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中国市场经济

4.4.2中国劳动力成为“中心国家”剩余价值的生产者

4.4.3双重压力对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起到推升作用

4.5 小结

5. 老年人口再就业趋势及结构的国际对比

5.1 OECD 国家老年人口再就业趋势及结构分析

5.1.1总体变动趋势及其基本水平分析

5.1.2 OECD 国家老年人口再就业结构分析

5.1.3 OECD 老年人口再就业现状及趋势总结

5.2 中外老年人口再就业变化趋势的异同

5.2.1中外老龄化程度不同但都趋于加深

5.2.2集中分布的产业和工作类型差异明显

5.2.3老年人口再就业参与率差异显著趋势相反

6. 资本积累规律中的 OECD 国家老年人口再就业及其启示

6.1老年人口再就业与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密切相关

6.1.1资本主义生产面临长期利润率下降的积累困境

6.1.2老年人口再就业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呈现负相关性

6.1.3老年人口再就业与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密切相关

6.1.4老年人群的相对贫困构成老年人口再就业的经济基础

6.2西方社会劳动力供给不足与老年人口再就业

6.2.1过剩劳动力消失及劳动力供给不足

6.2.2技术进步主导的积累模式构成生育率降低的经济因素

6.2.3老年人口再就业的自然基础趋于加强

6.2.4 老年人口产业后备军成为过度积累的内在需求

6.3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新自由主义转型推升老年人口再就业

6.3.1新自由主义模式使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由社会向私人转移

6.3.2劳动力再生产的金融化提高了劳动剥削

6.3.3激烈的资本竞争加重了劳动者的私人生活成本

6.4启示:

6.4.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的根本途径

6.4.2老年人口再就业是资本积累的内在要求

7. 总结与政策建议

7.1 总结

7.1.1新时代背景下辩证认识老年人口再就业

7.1.2老有所养与养老保障支付之间的矛盾

7.1.3现阶段劳动力供给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7.2 政策建议

7.2.1提升农村老年人口养老保障水平

7.2.2加快促进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7.2.3为老年人口再就业营造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从人口老龄化这一日益突出的全球性问题出发,基于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以及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采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论,辅之以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针对人口老龄化所衍生的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问题展开政治经济学的分析:首先,立足于市场化、城镇化、工业化和对外开放等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构建本文分析的理论框架;其次,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并在相关数据的梳理和分析基础上,总结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趋势及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再次,进一步讨论我国老年人口再就业与市场经济发展及制度演进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与OECD国家比较揭示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老年人口再就业趋势及结构上存在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从中获得认识和理解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问题的启发和借鉴;最后,在前文讨论的基础上展开矛盾分析,从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出发,进一步深入分析中国人口和就业领域的具体矛盾,由此提出应对老年人口再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观点:  关于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方面:第一,伴随中国的经济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出现了波动及城乡分化:改革初期,在计划体制的福利保障制度退出而市场化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尚未跟进的政策调整期,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一度呈现上升趋势,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市场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城市的建立和完善,城市老年人群受惠,因此我国城市老年人口再就业参与率从2000年左右开始进入下降期;而在我国农村,虽然已经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但至今农村养老保障水平仍然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是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再就业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市场化所推动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难以避免地加剧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二元经济结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农村老年人口再就业起到推升作用: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和改善生活品质,农村家庭基于代际分工的“半工半耕”家计模式实际上成为农村老年人口再就业的实现方式,同时,伴随农村老年人口向集镇转移,农村老年人口再就业转化为集镇老年人口再就业,这是后者再就业参与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第三,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体系,包括老年劳动者在内的中国劳动力不得不被纳入国际垄断资本所主导的全球化生产中,受到国际资本积累规律的制约,日益增长的家庭开支成为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的客观动力。  当代西方国家老年人口再就业呈上升趋势,原因有三:首先,过度积累作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引起一般利润率长期趋于下降,导致经济发展缓慢,最终使西方发达国家削减福利支出,降低社会福利水平,给老年人口带来生活压力;其次,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依赖于技术进步主导的积累模式,客观上既提高了人类的预期寿命,又增加了教育、培训等劳动力再生产成本,一方面推动了人口老龄化,一方面使资本为降低成本而产生对老年人口产业后备军的内在需求;最后,资本积累规律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转向新自由主义模式,不断推升劳动者私人所承担的劳动力再生产费用,这对老年人口再就业形成外在压力。从以上分析中得到的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问题的两点启示: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和降低老年人口再就业参与率的根本途径;二是老年人口再就业问题始终受资本主义积累规律的制约。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老年人口再就业实质上是社会主要矛盾在人口与就业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因此,要从以人为本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两个角度辩证认识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通过提高农村老年人口养老保障水平、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以及营造更好的老年人口再就业环境等措施,探索中国在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背景下老有所养与养老保障支付之间、劳动力供给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解决之道。

著录项

  • 作者

    罗润夏;

  •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学科 政治经济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慧玲;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老年人口,再就业问题,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