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6h】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 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与结构框架

1.2.1 研究方法

1.2.2 结构框架

1.3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3.1 创新点

1.3.2 不足与展望

2.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理论基础

2.1.1金融排斥理论

2.2.1金融包容性增长理论

2.3.1收入分配理论

2.2相关概念

2.2.1普惠金融

2.2.2数字普惠金融

2.2.3数字普惠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内在一致性

2.3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

2.3.1 直接影响机制

2.3.2 间接影响机制

2.4 国内外文献综述

2.4.1 国外文献综述

2.4.2 国内文献综述

2.4.3 文献评述

3.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状况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

3.1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

3.1.1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阶段

3.1.2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分析

3.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

3.2.1 基于城乡收入比例的分析

3.2.2 基于泰尔指数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分析

3.3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内在联系

4.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研究设计

4.1数据来源及说明

4.2变量选取

4.2.1被解释变量

4.2.2解释变量

4.2.3控制变量

4.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检验

5.1 模型构建

5.2 实证结果分析

5.3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降低门槛效应检验

5.4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削弱金融排斥效应检验

5.4.1基于覆盖广度的模型构建

5.4.2基于使用深度的模型构建

5.5 稳健性检验

5.6 异质性分析

6.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建议

6.1研究结论

6.2政策建议

6.2.1 宏观层面:完善指引政策与强化协调发展

6.2.2 中观层面:加强征信体系建设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6.2.3 微观层面:加强金融知识普及与金融产品针对性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信息技术与普惠金融相结合的产物,使金融服务的覆盖区域更加广泛、服务成本更低廉、服务对象更普遍,能够不断提高服务可得性、覆盖范围与满意度,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城乡居民平等参与到金融体系中来。与此同时,由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乡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情况,城镇居民在分配中更占优势,进而促使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日趋失衡,导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普惠金融发展模式的短板,均衡城乡在金融服务领域的成本差异,扩大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服务范围,为中小微企业、贫困人群、农村人口提供普惠、包容、共享的金融服务。因此,本文以此为研究视角,结合中国发展实际与现实背景,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拓宽内涵,为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本文在研究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及现状,总结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在影响机制方面,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总结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直接影响表现为降低金融门槛效应、削弱金融排斥效应和减贫效应,间接影响表现为通过“涓滴效应”和“亲贫式增长”实现农村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引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核心解释变量,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首先,通过构建实证分析模型,结果证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其次,以数字化程度指数作为解释变量,衡量降低门槛效应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由于该指标在2016之后口径出现变化,因此该指标回归结果并不显著。再以覆盖程度指数和使用深度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回归,结果证明削弱金融排斥效应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收敛作用。最后,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将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国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其次是东部地区,对中部地区的改善程度最小。  通过对于上述研究结论的总结,本文就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以期更好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在宏观层面,加强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发展的政策指导,强化各地区的联动发展;在中观层面,加大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征信体系的覆盖范围;在微观层面,强化对于农村地区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同时在产品开发上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服务需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