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区域创业力形成机制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6h】

区域创业力形成机制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创业理论

1.2.2个体创业力

1.2.3企业创业力

1.2.4区域创业相关研究

1.2.5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区域创业力概念及形成机制

2.1区域创业力概念

2.2区域创业力形成机制

2.2.1理论基础

2.2.2区域创业力生态模型构建

2.2.3区域创业力生态模型特点

2.2.4区域创业力生态模型作用机制

2.2.5区域创业力生态模型输出结果

第3章 构建区域创业力评价模型

3.1评价方法的选择及评价原则的确定

3.2评价指标的选取

第4章 区域创业力实证分析--以安徽省17市为例

4.1区域创业力三大主要素权重分析-AHP法

4.2区域创业力评价指标的度量-主成份分析法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评价指标统计值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展开▼

摘要

创业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区域的创业活动却表现出不同的差异。目前中国的创业在区域层面上主要表现为两大特点:一、局部来看,不同区域的创业活动存在明显差异。一方面不同地区的创业的活跃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创业的经济效率存在较大差别。二、整体来看,中国创业呈现成功比率低,成长性差的状态,整体创业活动还处于较低水平,属于非创新型和资源消耗型创业。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这些差异的表现形式又是怎样的?如何才能改善目前这种低成功,低成长的创业状况? 基于这些疑问,本文在对创业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区域创业力的角度来回答上述疑问,并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 1)目前创业力研究的领域及重点,并从创业力的角度对区域的创业活动进行分析。提出区域创业力的概念,并分析其内涵和特点。 2)根据“基于机会的创业理论、基于资源的创业理论和创业方格理论”构建区域创业力生态模型,全面分析区域创业力的形成机理及其内部各要素的作用过程,阐述了区域创业力生态模型的选择.隔离机制,有机-适应机制,调节-共生机制,磁场机制等结构特点。 3)基于区域创业力生态模型构建了区域创业力评价模型,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份分析法相结合,以安徽17个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要素而言;合肥、马鞍山、铜陵、芜湖在现实创业机会上有明显的优势,阜阳、宿州、亳州现实创业机会有待提升;合肥、马鞍山、铜陵、淮南在公共资源的供给能力上较强,而阜阳、六安、毫州相对较弱;合肥、芜湖、巢湖在宏观创业力上表现较好,宿州、蚌埠宏观创业力较弱。整体而言,安徽创业力表现为,潜在创业机会普遍较弱,增长性创业机会差异不大;资源的调配能力较弱,专属资源供给能力低;中观创业力存在较大差异;传导创业力亟待提高。 4)针对上述实证研究结果,本文从科技投入、高校建设、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