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6h】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城市发展需要与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在利用自然资源、改造城市空间、发展经济的同时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稳步发展同样也需要城市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两个系统并不是孤立单独存在的,而是在动态发展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只有实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真正达到高质量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本文将从城市发展的整个体系来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我国城市化的战略推进过程中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研究区域对象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主要包括新疆、青海、陕西、甘肃和宁夏等西北五省(区),四川、重庆、广西、和云南等西南四省(市)。就我国目前发展战略而言,研究这个经济带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丝绸之路经济带被视为推进我国经济转型、转移过剩产能、走出去战略的新着力点,承载了我国正式走向经济强国的全新任务。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属于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也将进一步缩小我国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提高整体发展质量。如何发挥后发优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全新增长点的同时,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将是战略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城市化水平在全国虽然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和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这些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但是生态环境是其重要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的发展留出了较大空间;而如何避免走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推进成功的关键。  整体而言,我国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有显著地区差异性,城市化的空间特征强于生态环境的空间特征,地区间的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生态环境水平差异并不如城市化水平那么显著。本文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的分析上,首先基于全国视角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的城市化水平、生态环境水平进行了研究,并对城市化的5个二级指标,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对外城市化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对生态环境的抗压力、承载力、政府管理力和友好性4个二级指标进行了分析。  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分析上,主要从时序变化和空间差异两个视角对其进行分析,并对耦合的具体阶段进行判别,和东部地区生态环境超负荷相比,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的耦合协调属于城市化水平滞后的低水平协调,进一步提高地区城市化水平将是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和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约束作用进行分析。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因素包括: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和社会外部因素,就施加的影响力而言,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所施加的作用是最大的;更进一步,从城市化发展的三级指标看,总共有15个三级指标的影响作用值大于整体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平均作用值:这些三级指标通过内部传导路径和外部传导路径来对生态环境施加作用。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约束作用主要表现为: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抗压力的限制作用。从三级指标看,与城市化综合关联度等于或大于平均值的有11项指标。这11项指标主要从环境治理投资总额、“三废”综合利用产值等对城市化产生限制作用。  最后,本文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整体上处于城市化滞后拮抗型协调水平。针对这个现状,解释并阐明了推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首先应该明确协调发展的思路和模式,然后分别从经济层面、空间层面、功能层面推进城市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