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归、麻黄标准汤剂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麻黄与蜜麻黄差异研究
【6h】

当归、麻黄标准汤剂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麻黄与蜜麻黄差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立题背景和意义

1.2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标准汤剂

2.2 当归

2.3 麻黄

第三章 当归标准汤剂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3.1 引言

3.2 仪器与材料

3.3标准煎剂的制备方法

3.4 HPLC含量测定

3.5 UPLC指纹图谱及共有峰鉴定

3.6当归标准煎剂过程稳定性评价指标参数的测定

3.7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麻黄/蜜麻黄标准汤剂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4.1引言

4.2仪器与材料

4.3标准煎剂的制备方法

4.4 HPLC含量测定

4.5 UPLC指纹图谱及共有峰鉴定

4.6麻黄/蜜麻黄工艺稳定性评价指标参数的测定

4.7讨论与总结

第五章 麻黄蜜麻黄标准汤剂的对比

5.1引言

5.2麻黄与蜜麻黄的指标成分含量对比

5.3麻黄与蜜麻黄的指纹图谱对比

5.4麻黄与蜜麻黄的细胞活性对比

5.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1不足与展望

附录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工艺参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选题依据:汤剂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药最主要最广泛的用药形式,但在现代化的今天其缺点也很明显,如煎煮耗时长,携带不便,质量疗效不均一等,给患者用药带来极大不便。为解决以上问题,推进中药现代化,出现了多种不同的饮片用药形式,如超微饮片、破壁饮片、配方颗粒等。但由于缺乏合理的中间监管过程及统一的质量标准造成了市场上现代剂型间剂量不一、质量不一、疗效不一等问题。2016年,陈士林研究员首次提出采用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又称标准煎液)来标化所有不同饮片用药形式,以提高中药临床用药的准确性。中药标准汤剂作为中间参照物,其质量标准的制定也将为所有后续产品的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基础。当归、麻黄及其蜜炙品作为常见中药,无论单药还是复方在临床上都有很大用量,其质量标准的制定可为多种中成药提供参考。而麻黄及蜜麻黄之间的比较也可为中药炮制机理提供新的资料。  目的:以《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研究策略》中确定的工艺方法制备当归、麻黄及蜜麻黄的标准汤剂为对象建立质量评价体系,提出标准制定意见,为所有源于这三种药材饮片水煎液的现代饮品类型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分析比较麻黄及蜜麻黄标准汤剂之间的化学及其细胞药效差异,探索麻黄蜜炙前后药效差异及其药效物质基础。  方法:  (1)标准汤剂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挑选15批具有代表性且通过药典检测的合格药材饮片,制备相应的标准汤剂,测定汤剂的pH值并取出50 mL蒸干计算干膏出膏率,用高效液相对其中的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计算其转移率,采集其指纹图谱并对主要共有峰进行质谱鉴定;  (2)麻黄与蜜麻黄的差异研究,对麻黄及蜜麻黄的指标成分含量及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寻找差异,再进行与其药效相关细胞实验,对照差异寻找药效物质基础。  结果:  (1)15批当归标准汤剂pH值、干膏出膏率、转移率范围稳定,均一性良好,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确定并鉴定了11个主要共有峰,鉴定出的成分几乎包含了所有在当归中发现的化合物种类,可全面反映当归标准汤剂质量。  (2)麻黄不同个体间差距较大,260 nm下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8以上,共确定了9个主要共有峰,鉴定出了8个共有峰,建议标准应适当放宽范围。  (3)麻黄与蜜麻黄的指标成分含量在经过蜜炙得率的换算后并无明显差别,两者的指纹图谱共有峰相同,成分相同,差别在于峰高。细胞结果表明蜜麻黄的平喘功能和免疫抑制功能确实较麻黄更胜,蜂蜜的加入是主要因素,但其本身成分的变化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结论:本论文根据陈士林研究员《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研究策略》一文中考察的临床煎药工艺熬制了当归、麻黄及蜜麻黄饮片的标准汤剂,并通过汤剂pH值、指标成分转移率和干膏出膏率考察了其工艺稳定性。通过指标成分定量和指纹图谱定性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当归、麻黄及蜜麻黄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体系,对这三种药材饮片标准汤剂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建议和参考。并对麻黄及蜜麻黄标准汤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细胞实验结果,证明了蜂蜜在蜜麻黄药效改变中的主导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