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北太平洋年际和季内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
【6h】

西北太平洋年际和季内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西北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概况

1.2.1 海气界面热通量的研究进展

1.2.2 局地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1.2.3 南海夏季风爆发指数的研究进展

1.2.4 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相关的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资料和研究方法介绍

2.1 资料介绍

2.1.1 0AFlux数据集

2.1.2 NCEP再分析资料

2.2 研究方法简介

2.2.1 带通滤波

2.2.2 EOF分析

2.2.3 功率谱分析

第3章 西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的年际变化

3.1 引言

3.2 湍流热通量的年际变率分析

3.3 冬季湍流热通量年际变化的时空分布

3.4 冬季湍流热通量年际变化的影响因子分析

3.5 冬季湍流热通量年际变化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西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的特征

4.1 引言

4.2 西北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的空间分布

4.2.1 西北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4.2.2 基本物理量对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空间分布的影响

4.3 西北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的季节变化

4.3.1 西北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的季节变化特征

4.3.2 基本物理量对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季节变化的影响

4.4 西北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的影响因子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年际尺度上的局地海气相互作用

5.1 引言

5.2 暖池海温与其上空对流关系的季节变化

5.3 暖池区域的局地海气相互作用过程

5.4 外强迫对暖池局地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海气相互作用的季内变化

6.1 引言

6.2 一种基于整层水汽通量的南海夏季风爆发指数

6.2.1 南海水汽输送特征及季风爆发指数

6.2.2 与其它季风爆发指数的比较

6.3 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海气相互作用的季内变化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和下一步工作设想

7.1 全文总结

7.1.1 西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的年际变化

7.1.2 西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的特征

7.1.3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年际尺度上的局地海气相互作用

7.1.4 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海气相互作用的季内变化

7.2 论文的贡献和创新点

7.3 下一步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受到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视。海洋和大气作为气候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存在相互作用。海气相互作用研究,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过程,为气候模拟和预报提供理论基础。故本文采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客观分析海气通量项目提供的OAFlux资料和美国气候诊断中心提供NCEP再分析资料,利用EOF分析、小扰动方法、线性回归、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北太平洋年际和季内尺度的海气相互作用,包括西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的年际变化、西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的特征、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年际尺度上的局地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海气相互作用的季内变化。主要结论有:
   1.西北太平洋湍流热通量的年际变化在冬季最为显著。我国东部海域及其向中东太平洋的延伸部分为冬季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年际变化的关键区。冬季潜热通量的年际变化在副热带太平洋和菲律宾海域主要受风速变化影响,在西北太平洋的高纬和低纬海域尤其是赤道中太平洋主要受比湿差变化影响,而冬季感热通量的年际变化在整个西北太平洋都主要受海气温差变化影响。受大尺度环流影响,异常低压中心的东(西)侧海气比湿差和海气温度差偏小(偏大),所以异常低压中心的东(西)侧潜热输送和感热输送偏弱(偏强)。
   2.西北太平洋潜热低频振荡强度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海气比湿差低频振荡强度(△q’)和海气比湿差平均值(△q)的空间分布影响:感热低频振荡强度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海气温差低频振荡强度(△T')的空间分布影响。湍流热通量低频振荡强度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潜热低频振荡强度的季节变化受△q’强度季节变化、海表面风速低频振荡强度(U)季节变化、△q季节变化和风速平均值U季节变化共同影响;感热低频振荡强度的季节变化主要受△T'强度季节变化和U季节变化的影响。20°N以北海域和热带西太洋,潜热(感热)低频振荡主要受大气变量qo'(Ta')和U'的影响,表现为海洋对大气强迫的响应;20°N以南的热带中东太平洋,qs'(T')的变化对潜热(感热)的低频振荡也有较大影响。
   3.暖池区域海洋对大气的强迫在3月份最为显著,大气对海洋的反馈在6月份最为显著。海洋强迫大气占主导时,海温趋势(dSST/dt)的年际变化小于海温;而大气反馈海洋占主导时,海温趋势的年际变化则大于海温。ENSO会减弱暖池区域3月份海洋对大气的强迫,而6月份大气对海洋的反馈受ENSO影响不大;去除IOD影响后海气关系基本维持不变。3月份ENSO通过增强暖池上空的对流,减少短波入射,从而使海温呈降低趋势,减弱海洋对大气的强迫。
   4.根据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水汽通量的特征分析,定义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指数lvimt,并确定出1951~2000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日期。通过分析发现,利用该指数可以合理地确定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时间。依据该指数确定的季风爆发日期,分析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海气相互作用的准双周变化,可以发现伴随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海气相互作用的准双周变化主要表现为大气通过风蒸发和云辐射影响海水温度,海洋通过水汽辐合影响上空的大气对流,二者的响应时间均为4天,所以在演变上体现为弱对流领先正海温4天,而正海温领先强对流4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