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张怀亮教授在眩晕临床诊疗中运用张景岳“无虚不作眩”理论的经验探讨
【6h】

张怀亮教授在眩晕临床诊疗中运用张景岳“无虚不作眩”理论的经验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1 张景岳“无虚不作眩”理论思想的形成

1.1 “无虚不作眩”理论源于《内经》

1.2 驳丹溪“无痰不作眩”理论,阐述痰为病理产物,本在正气亏损

1.3 驳河间“ 风火致眩” 理论, 论证“ 诸风悼眩, 皆属于肝” 病本在肝阴受损不制上亢之肝阳

1.4 驳严用和、杨仁斋,从而阐述眩晕病因在上虚而非上实

1.5 援引刘宗厚对眩晕的认识,阐述治病必求其本的思想

1.6 对丹溪、河间等思想做到批判中继承,体现“以治虚为先,兼治他症为佐”的学术观点

2 分析张景岳“无虚不作眩”理论

2.1 阴阳不足皆为眩晕病机

2.2 眩晕病机虽以里证为主,表虚受邪亦可致眩

2.3 精、气、血、液亏损皆可导致眩晕

2.4 景岳论五脏虚损致眩,多着手于肝、脾、肾三脏

3 张怀亮教授对景岳“无虚不作眩”理论的认识及临床运用经验

3.1 扩充辨证要点

3.2 完善论治规律

3.3 细化辨证分型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文献综述:历代医家对虚证眩晕的认识

附录 2 在校期间论文论著

展开▼

摘要

“无虚不作眩”理论是由明代医家张景岳在前人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己毕生积累的临床经验而提炼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粹宝。本文通过结合张景岳“无虚不作眩”理论,对张怀亮教授从虚论治眩晕医案进行系统收集整理,对导师的学术论著、学术讲稿、科研成果、医论医话及平素跟师机宜面授加以研究,总结出导师从虚治眩的学术思想,并上升至理论高度来指导临床用药。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张景岳“无虚不作眩”理论思想形成过程,通过《内经》、朱丹溪、刘河间、严用和、杨仁斋、刘宗厚等医著、医家对景岳眩晕思想形成的影响及景岳论著中对他们的批判和继承,来更好的理解张景岳对眩晕辨治的认识。第二部分通过对张景岳论著的研究,分析“无虚不作眩”理论,通过对《景岳全书》、《类经》、《类经附翼》、《类经图翼》、《质疑录》等景岳相关论著中眩晕理论的收集整理,将景岳“无虚不作眩”理论依照阴阳,表里,精、气、血、津液,脏腑辨证等进行分类,引述文献,分而论之,以理解“无虚不作眩”理论的精髓。第三部分通过对门诊跟师病例的感悟及临床归纳,对张怀亮教授临证经验的整理及对张景岳“无虚不作眩”理论的学习,总结导师对虚证眩晕论治的规律。从扩充辨证要点、完善辨治规律、细化辨证分型等方面对张怀亮教授运用和发挥景岳“无虚不作眩”理论的经验予以深入系统总结,进一步为虚证眩晕的临床辨治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导。

著录项

  • 作者

    王鑫;

  • 作者单位

    河南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医内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怀亮;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眩晕,中医诊疗,辨证论治,张怀亮医案;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