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可降解高分子纳米颗粒及其作为药物输送载体的研究
【6h】

可降解高分子纳米颗粒及其作为药物输送载体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肿瘤治疗中,纳米颗粒可有效提高药物的选择性和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但是,设计和制备具有可官能化和敏感性的高分子材料进一步用于构建具有特殊响应性的智能型纳米药物载体依然面临很大挑战。本论文主要集中在环境响应性可降解高分子纳米颗粒的构建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系统的研究。在论文的第一部分,基于聚磷酸酯可官能化的特点,制备了两种不同结构(AB线性-刷状和ABC线性)的两亲性官能化嵌段聚合物,研究了两种嵌段聚合物形成官能化胶束颗粒的过程,以及它们的生物降解性和相容性。在论文的第二部分,基于各种环境刺激因子,合成了两亲性环境响应性的ABC星型聚合物和一系列Janus树枝状分子,研究了环境刺激所诱导的组装体形貌的变化以及触发的包载物质的响应性释放。在论文的最后部分,基于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特殊的pH环境,构建了pH响应性的纳米药物载体,用于增强肿瘤细胞对载药颗粒的摄取并促进药物的胞内释放。本论文的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开环聚合,成功制备了两亲性、官能化聚磷酸酯的线性-刷状两嵌段聚合物聚己内酯-b-聚磷酸酯(PCL-b-PPEG)和三嵌段聚合物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b-聚(氨乙基乙撑磷酸酯)(mPEG-b-PCL-b-PPEEA)。这是首次获得官能化的聚磷酸酯嵌段聚合物。这两类官能化嵌段聚合物都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核壳型胶束颗粒,且临界胶束化浓度(CMC)随亲水链段的增加而增大,随疏水链段的增加而降低。实验证实,两类聚合物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具有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潜力。另外,由于mPEG-b-PCL-b-PPEEA聚合物中聚磷酸酯链段含有氨基,所形成的纳米胶束颗粒具有正电性,我们后续的实验证实它能携载小干扰RNA(siRNA)用于癌症治疗,并有效抑制肿瘤生成,进一步体现了官能化聚磷酸酯材料的重要应用价值。
   2、提出并证实利用紫外光诱导三臂星形聚合物“脱”臂从而使胶束向囊泡转化的概念。结合开环聚合和点击化学的手段,制备了光敏感的三臂星形聚合物ECE,其中一个聚乙二醇(PEG)亲水链段在UV照射下脱离聚合物,使得聚合物中PEG亲水段的比例显著下降,促使原组装体发生从胶束到囊泡的形貌转变。我们提出的UV敏感性的方法与文献中利用温敏性改变聚合物形貌的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1)将完成形貌转化的时间从长达数周甚至数月缩短至四天,大大提高了聚合物形貌转化的速率;(2)不需外加任何化学或物理手段进行二次交联,转化后的囊泡结构就可稳定存在,且形貌和粒径基本不变,有利于实现此类形貌转变的应用价值。
   3、通过“模块化”的合成方法,成功制备了分别具有紫外光响应性、还原响应性和pH响应性的两亲性Janus树枝状分子。这是首次关于环境响应的两亲性Janus树枝状分子的报道。在合成过程中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的结构分别使用1H NMR、13C NMR和ESI-MS等进行了验证,并证实所得到的Janus树枝状分子具有预想的敏感性能,表明我们设计的“模块化”合成方法在制备响应性Janus树枝状分子时高效可行,为以后进一步拓展树枝状分子的官能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此外,由于制备的Janus树枝状分子具有两亲性结构,在水溶液中可以组装形成规整的胶束纳米颗粒,并在相应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将包载的疏水性分子有效释放,具有进一步作为响应性药物释放载体的潜力。
   4、在纳米药物载体用于肿瘤治疗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中,如何使具有长循环能力的“惰性”纳米药物载体在肿瘤部位“活化”而更有效进入肿瘤细胞是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设计制备了肿瘤酸度诱导的电位反转PAMA-DMMA纳米凝胶颗粒,有望在解决这一矛盾中发挥作用。实验证明,PAMA-DMMA纳米凝胶在血液正常pH条件下呈负电性,几乎不会吸附牛血清白蛋白(BSA),预示着有条件实现长循环并通过增强的渗透和滞留(EPR)效应在肿瘤部位富集,而在肿瘤酸度环境下(文中选择pH6.8),PAMA-DMMA纳米颗粒在30 min的时间内迅速实现从负电性到正电性的转变,大大增加与蛋白的作用,而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和流式细胞计数(FACS)检测结果表明发生电位反转的PAMA-DMMA纳米凝胶被人乳腺导管癌细胞系MDA-MB-435s的摄取量显著增加。在体内水平的实验中,我们也证实PAMA-DMMA纳米凝胶能够被肿瘤组织的酸度活化,更多的被肿瘤细胞摄取,而不具备电位反转能力的PAMA-SA纳米凝胶则不能有效进入肿瘤细胞。更重要的是,PAMA-DMMA纳米凝胶还可以通过静电作用装载水溶性抗癌药物阿霉素盐酸盐,载药效率可高达98%,并可有效将药物从载体中释放。细胞增殖抑制实验表明,PAMA-DMMA纳米凝胶载药系统在pH6.8时具有显著增强的细胞杀伤能力。由此得出结论,具有肿瘤酸度响应的电位反转PAMA-DMMA纳米凝胶颗粒有望作为一种有效的药物载体用于肿瘤治疗。
   5、为了进一步提高纳米药物载体治疗肿瘤的效果,我们提出以双重pH响应性的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输送载体的概念。我们结合开环聚合和聚合后修饰的方法制备了既能对肿瘤酸度响应又能对细胞内内涵体/溶酶体响应的聚合物-阿霉素的键合药PPC-Hyd-DOX-DA。在水溶液中,PPC-Hyd-DOX-DA组装成直径在27 nm左右的纳米颗粒。通过电势测定以及药物释放的实验证明,PPC-Hyd-DOX-DA纳米颗粒在细胞外既具有肿瘤酸度(pH6.8)刺激的从负电性转变为正电性的能力,又具备内涵体酸性促进的阿霉素(DOX)释放能力。CLSM和FACS检测的结果表明PPC-Hyd-DOX-DA纳米颗粒在pH6.8时进入细胞的能力明显高于在pH7.4时的情况,进入细胞之后,键合DOX的腙键被内涵体酸性条件(pH5.0)破坏,促使DOX从载体中释放,而只有单一敏感性的对照组PPC-Hyd-DOX-SA或PPC-Ami-DOX-DA则无法同时实现上述功能。我们在SK-3rd肿瘤干细胞中验证,只有同时具备双重pH响应性的PPC-Hyd-DOX-DA纳米颗粒才表现出显著增强的抑制球囊生成的能力,表明这种双重pH敏感的给药策略在具有耐药性的肿瘤干细胞中可体现出明显的优势,为治疗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