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投资效率及其空间效应研究
【6h】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投资效率及其空间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1.2选题目的与意义

1.3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2研究方法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国外文献综述

1.4.2国内文献综述

1.4.3国内外研究述评

1.5创新与不足

1.5.1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1.5.2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2.1基本概念

2.1.1高质量发展的由来与内涵

2.1.2政府投资的内涵与作用

2.2基础理论

2.2.1内生增长理论

2.2.2扩大再生产理论

2.2.3投资乘数理论

2.2.4委托-代理理论

2.2.5公共选择理论

2.3政府投资效率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原理

第3章地方政府投资的统计分析

3.1地方政府投资统计口径说明

3.2地方政府投资的历史考察

3.3地方政府投资的现状分析

3.3.1地方政府投资规模分析

3.3.2地方政府投资结构分析

3.4地方政府投资困境

3.4.1资金来源及融资渠道有限

3.4.2投资管理及监督机制不完善

第4章地方政府投资效率的测度及分析

4.1地方政府投资效率的测量方法

4.2地方政府投资效率评测指标的选取

4.2.1传统数量型的地方政府投入产出指标

4.2.2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政府投入产出指标

4.2.3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政府投资效率指标框架

4.3地方政府投资效率测算

4.3.1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4.3.2基于静态视角的地方政府投资效率分析

4.3.3基于动态视角的地方政府投资效率分析

4.3.4基于传统数量型的地方政府投资效率对比分析

第5章地方政府投资效率的空间效应实证分析

5.1空间计量方法

5.2空间相关性检验

5.3实证分析

5.3.1计量模型设定

5.3.2空间权重构建

5.3.3指标选择与数据说明

5.3.4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6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研究结论

6.2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政府投资效率政策建议

6.2.1加强国家顶层设计,重塑国家治理结构

6.2.2明确中央地方权责,落实财税体制改革

6.2.3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全方位区域合作

6.2.4优化供给结构改革,促进消费品质升级

6.2.5培养地方稳定税源,规范土地出让管理

6.2.6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健全地方考核机制

6.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情况

附录

展开▼

摘要

政府投资作为政府部门行使其公共职能,满足社会公众需求,弥补市场失灵,是实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果政府投资不足,尤其是在发展初期,社会经济则可能难以健康持续的增长。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我国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投资行为带动了整个社会资本的流动。然而在GDP增长率、财政收入等政绩指标考核面前,地方政府官员往往不能合理约束其投资行为,出现投资规模过度、投资结构不均、投资要素依赖等一系列问题。不可避免的造成社会资源配置低效,最终阻碍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高质量发展概念的提出,就是要不断弱化投资促增长的传统逆经济周期的调控手段,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基础作用。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确定发展思路、拟定经济政策、实行宏观调控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地方政府投资的效率问题以及如何提升政府投资效率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经济发展质量和政府投资效率的文献、理论梳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投资效率的作用机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构建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地方政府投资的作用以及投资效率提升对发展质量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基本概念与理论进行阐述,初步建立数理模型分析政府投资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  ②对地方政府投资口径进行说明,统计分析地方政府投资的历史沿革、现状及问题,并考察2008年后地方政府的投资规模、投资结构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投资差异。  ③确定地方政府投资效率的评测指标,区分传统数量型政府投资与高质量发展下质量型的政府投资的评测指标。基于此对地方政府投资效率进行测算,分别从静态视角、动态视角分析质量型政府投资效率,并与传统数量型政府投资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政府投资效率存在的问题。  ④借助Stata15.0软件基于2008-2016年我国30个省份270个有关地方政府投资效率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等有关变量对地方政府投资效率提升的空间影响。分别从地理区位、社会经济两种空间权重出发,建立多种不同的空间计量模型检验相关变量因素对地方政府投资效率提升的影响作用。  ⑤基于全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融合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总结及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投资效率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从宏观经济层面提出了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投资效率的政策建议,以及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①根据政府投资效率测算结果分析。通过三阶段DEA来看,政府投资效率在消除外部环境与随机误差影响后,效率有着较大的改善,且省际区域层面表现出聚集效应,整体呈现出东部沿海省份投资效率高,而中西部较低;通过Malmquist指数进行动态效率分析发现,政府投资效率主要还是受到了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影响,且在空间上也具有聚集效应;通过质量型的政府投资效率与传统数量型产出的人均GDP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存在着倒“U”型关系,表明过去的大规模要素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投资效率,当达到一定后数量型经济驱动则对投资效率有着反向作用。  ②根据政府投资效率的空间效应分析。通过对政府投资效率空间自相关性检验发现,政府投资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并且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自东向西投资效率逐步降低的变化趋势。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外开放、居民消费、土地财政和城镇化率对投资效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地区之间政府投资效率也具有较强的空间效应。而政府规模、投资率对政府投资效率的提升存在抑制,这顺应了当前精简政府机构、优化政府投资结构的政策机制。  ③改善政府投资效率以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及考核的长效机制。从国家顶层设计出发,重塑国家治理结构,积极落实财税体制改革,不断优化供给结构,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充分发挥我国地方政府投资效率提升的牵引作用,最终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