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实证研究——基于审计师变更视角的经验证据
【6h】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实证研究——基于审计师变更视角的经验证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框架

1.3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回顾与评价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总结与评述

3 理论基础

3.1 内部控制的本质:风险控制机制

3.2 内部控制与审计

3.3 内部控制效率对审计师变更影响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4 基于审计师变更视角的内部控制效率经验验证

4.1 研究假设

4.2 变量选择与界定

4.3 模型设计

4.5 实证检验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研究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内部控制本质上是一种风险控制机制,它是对企业整体的控制,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内部控制的良好运作,意味着企业具有较高的内部控制效率。内部控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风险的大小,进而对审计模式和审计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审计师变更是审计师与管理当局相互博弈的结果,以审计师变更为研究视角,可以深层次地分析变更公司与非变更公司的不同特征。不过,以审计师变更为视角,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的实证文献还不多见。基于内部控制与审计之间的密切联系,本文以审计师变更为视角,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效率进行实证研究。  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述。国外在内部控制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由于数据的局限性,我国在内部控制效率方面的研究,以规范研究为主。并进一步分析了在内部控制信息被要求强制披露后,国外实证研究带给我们的启示。  其次,内部控制的本质是风险控制机制,审计依赖于内部控制,在此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风险传导效应等经济学观点,刻画内部控制效率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理论分析说明:内部控制效率是决定审计风险高低的因素之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越低,越有可能导致审计师变更。  再次,用样本数据描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效率,并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效率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本文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内部控制缺陷、内控监督部门定期提交监督报告和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作为内部控制效率的替代变量,以2008年度发生审计师变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研究样本和控制样本的一一配对,并运用均值检验、中位数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检验发现:审计师变更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内控监督部门定期提交监督报告显著负相关;审计师变更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正相关;审计师变更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之间,不具有统计显著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的高低是影响审计师变更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明显的信号传递效应。  最后,在上述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基础上,结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建议: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完善内部监督体系、加强审计监督等。并在分析本文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表现在:从内部控制理论演进的视角,对内部控制的本质进行探讨;用经济学的观点,刻画内部控制效率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效率状况,并进一步检验了内部控制效率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效应。

著录项

  • 作者

    周曙光;

  • 作者单位

    重庆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理工大学;
  • 学科 会计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丽蓉;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内部控制效率,审计师变更,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