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股骨大粗隆外侧壁进针型髓内钉的可行性研究
【6h】

股骨大粗隆外侧壁进针型髓内钉的可行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标本与设备

1.1 实验标本

2.1 髋关节三维CT重建

2.2 记录定位进针点所用的时间

2.3 测量距离

2.4 置入弹性金属条

2.5 置入改良髓内钉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300例髋三维CT模型测量值

2 定位进针点所用的时间

3 各进针点和臀中肌附着点的距离

4 各进针点和梨状肌附着点的距离

5 各进针点和旋股内侧动脉的距离

6 金属条取出后遗留孔的最长径

7 置入髓内钉所用时间

讨论

1 股骨大粗隆的解剖

2 股骨大粗隆的肌腱附着解剖

3 股骨大粗隆附近的血供情况

4 髓内钉的力学特点

5 股骨髓内钉的不足

6 进针点的选择

6.1 梨状窝进针点

6.2 大粗隆进针点

6.3 大粗隆外侧壁进针点

7 展望

8 本研究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股骨顺行髓内钉理想进针点的研究进展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股骨大粗隆外侧壁进针型髓内钉的设计的可行性。  方法:首先对300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患者的三维CT资料进行收集,并测量相关数据,为快速定位外侧壁“裸区”提供数据支持,然后在6具尸体标本上定位大粗隆顶点、梨状窝、“裸区”三个不同的进针点,比较定位时间,比较不同进针点和臀中肌、梨状肌、旋股内侧动脉的距离,从不同进针点置入弹性金属条,然后比较取出金属条后遗留孔径的大小,并依据金属条的外偏角作为改良髓内钉的依据;另在6具尸体标本上分别从三个进针点置入髓内钉,比较置入时间长短。所有记录数据划分为三组,大粗隆顶点的相关数据划分为A组,梨状窝的相关数据划分为B组,外侧壁“裸区”的相关数据划分为C组。  结果:①大粗隆外侧最为隆起部位和“裸区”进针点的轴向垂直距离的平均值为(3.56±0.15)cm。②定位时间:A组所用的平均时长为(2.81±0.42)min;B组所用的平均时长为(4.16±0.44)min;C组所用的平均时长为(1.70±0.42)min。对三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性(F=68.212,P=0.003<0.05),两两之间比较结果同样显示有统计学差异性,这一结果提示,大粗隆外侧壁“裸区”最易触及,最难触及的则是梨状窝。③与臀中肌距离:A组的平均距离为(1.63±0.14)cm;B组的平均距离为(2.60±0.13)cm;C组的平均距离为(1.12±0.16)cm。对三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性(F=86.092,P=0.001<0.05),两两之间比较结果同样显示有统计学差异性,这一结果提示,大粗隆外侧壁“裸区”和臀中肌附着点的距离最近,相比于大粗隆顶点和梨状窝,从此处进针更有可能损伤到臀中肌附着部。④与梨状肌距离:A组的平均距离为(1.16±0.11)cm;B组的平均距离为(0.10±0.06)cm;C组的平均距离为(2.35±0.18)cm。对三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性(F=345.148,P=0.000<0.05),两两之间比较结果同样显示有统计学差异性,这一结果提示,大粗隆外侧壁“裸区”和梨状肌附着点的距离最远,梨状窝进针点和梨状肌的距离最近,从此处进针更有可能损伤到梨状肌附着部,而“裸区”进针点则最为安全。⑤与旋股内侧动脉距离:A组的平均距离为(2.02±0.15)cm;B组的平均距离为(0.70±0.16)cm;C组的平均距离为(2.83±0.17)cm。对三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性(F=412.076,P=0.000<0.05),两两之间比较结果同样显示有统计学差异性,这一结果提示,大粗隆外侧壁“裸区”和旋股内侧动脉的距离最远,梨状窝进针点和旋股内侧动脉的距离最近,从此处进针更有可能损伤到旋股内侧动脉,而“裸区”进针点则最为安全。⑥金属条取出后遗留孔的最长径:A组的平均值为(1.35±0.11)cm;B组的平均值为(1.37±0.13)cm;C组的平均值为(1.72±0.13)cm。对三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性(F=48.127,P=0.02<0.05)。分别对两组间进行分析,A组和B组比较结果显示没有明显差异,B组和C组比较结果显示有统计学差异性,A组和C组比较结果也显示有统计学差异性,这一结果提示,大粗隆顶点进针和梨状窝进针所造成的孔径大小接近,没有明显差异,而外侧壁“裸区”进针的孔径则明显大于另外两进针点,有统计学差异性,这也说明该进针点需要更大的直径的孔道才能置入髓内钉,造成的骨量缺损也会偏多。⑦三个不同进针点置入髓内钉时间:A组所用的平均时长为(36.21±14.26)min;B组所用的平均时长为(43.28±17.24)min;C组所用的平均时长为(37.89±16.12)min。对三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性(F=47.462,P=0.008<0.05)。分别对两组间进行分析,A组和B组比较结果显示有统计学差异性,B组和C组比较结果显示有统计学差异性,A组和C组比较结果没有明显差异,这一结果提示,梨状窝进针点置入髓内钉所用的时间最长,大粗隆顶点进针点和外侧壁“裸区”进针点所用时间相近。但从平均时长来看,外侧壁“裸区”进针点所用时长略长于大粗隆顶点进针点,这也有可能是该进针点所应用较少,临床操作欠熟练有关。  结论:①股骨大粗隆外侧壁进针型髓内钉有自身的优势,损伤旋股内侧动脉、梨状肌附着点的风险最低,在避免医源性股骨头坏死方面优势明显,且最易在体表定位。②股骨大粗隆外侧壁进针需要对髓内钉进行革新,以便适应更为偏外的进针点。③改良后的髓内钉可以由股骨大粗隆外侧壁进针,从操作时长上来看,优于梨状窝进针。④尸体标本实验的成功尚不能表示在临床上可以直接应用,还存在髓内钉改良、外侧壁缺损偏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