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单中心大样本颅内破裂囊性动脉瘤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6h】

基于单中心大样本颅内破裂囊性动脉瘤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缩略词表

特征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着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本研究通过收集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单中心的所有破裂囊性动脉瘤的数据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为临床医生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指导临床实践。  方法:该回顾性研究纳入了长海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945例颅内囊性破裂动脉瘤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脑血管造影且临床及影像学数据资料完整。摘取年龄、性别、入院时Hunt-Hess分级、是否高血压、是否糖尿病、是否高脂血症、是否冠心病、是否合并脑供血动脉狭窄、是否有吸烟史、是否合并脑室内积血、动脉瘤的大小、部位、形态、动脉瘤的最大径、瘤颈、瘤高、横径、是否宽颈动脉瘤、是否多发动脉瘤等因素,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结果:本研究共1945例颅内囊性破裂动脉瘤患者,男性为859例,女性为1086例,男女比为1∶1.26。患者平均年龄为55.07±12.71岁,女性平均年龄56.83±12.60岁,男性平均年龄52.83±12.52岁。大于60岁或小于40岁的患者男女比例差异明显,分别为1∶1.92、1∶0.77。患者合并高血压960例(49%),糖尿病150例(7.7%),吸烟史96例(4.6%),高脂血症94例(4.8%),冠心病208例(10.7%),合并脑血管粥样硬化狭窄169例(8.7%)。307例患者动脉瘤破裂后合并脑室内积血,前交通动脉瘤合并脑室内积血例数最多。前循环合并脑室内积血共237例,后循环合并积血患者为70例,后循环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室内积血的机会更高。破裂动脉瘤最常见的五个部位分别是后交通动脉(26.17%),颈内动脉(24.42%),前交通动脉(21.85%),大脑中动脉(9.87%),基底动脉(3.75%)。右侧与左侧的比例为1∶1.82,前循环动脉瘤占所有破裂动脉瘤的88.79%。在后循环破裂动脉瘤中,破裂动脉瘤最常见的部位是基底动脉动脉瘤(33.49%),其次为椎动脉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破裂动脉瘤最大径的中位数4.8mm,平均大小5.93±4.26mm。小于5mm的动脉瘤为1051例,介于5到10mm之间的动脉瘤为695例,小于等于10mm的动脉瘤占全部动脉瘤的89.77%。基底动脉破裂动脉瘤最大径平均值最大(8.24±6.67mm),大脑前动脉破裂动脉瘤最大径平均值最小(4.20±2.34),后循环动脉瘤的最大径明显大于前循环动脉瘤最大径。本组宽颈动脉瘤共733例,男女比例为1∶1.08,男性患宽颈动脉瘤的机会更大。体颈比<1.5的破裂动脉瘤共1275例,男性(62.51%)与女性(67.96%)的比例之间有显著差异。高血压患者破裂动脉瘤最大径明显大于对照组,≤40岁的患者破裂动脉瘤最大径明显较>40岁患者动脉瘤的最大径更小。多发动脉瘤患者有518例,占总患者人数的26.63%,更常见于女性,平均年龄明显小于单发动脉瘤患者,且动脉瘤直径≤10mm时,多发动脉瘤的发生率更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OR=4.786)、Size Ratio值(OR=1.234)是发生高级别aSAH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该单中心大样本研究客观反映了我中心收治的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情况,基本上同国内外类似的大宗病例的研究结果一致,如发病年龄、性别差异、Hunt-Hess分级、常见部位、动脉瘤的大小分布、多发动脉瘤的比例及动脉瘤的形态等。但也有不同之处,如高血压患者动脉瘤的最大径明显大于非高血压患者,这与国外报道结果相反,其不同结果可能源自于种族差异。总体而言,该研究在我国人口破裂动脉瘤的流行病学及自然病史方面提供了较有价值的信息。

著录项

  • 作者

    赵普远;

  •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
  • 学科 外科学(神经外科)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建民;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颅内破裂囊性动脉瘤,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