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种饲料源对三疣梭子蟹养殖效果的影响
【6h】

三种饲料源对三疣梭子蟹养殖效果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综述

1.1梭子蟹的生态习性及养殖产量

1.1.1梭子蟹的生态习性

1.1.2人工养殖梭子蟹产量

1.2梭子蟹养殖业现状

1.2.1繁育与养殖模式

1.2.2良种选育与推广

1.2.3病害监测与防控

1.2.4饲料开发与推广

1.3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三种饲料源对三疣梭子蟹蜕壳生长、消化酶和免疫酶活力的影响

2.1材料与方法

2.1.1实验用蟹与养殖条件

2.1.2饵料设计与饲养管理

2.1.3酶活力测定

2.1.4数据分析

2.2结果

2.2.1三种饲料源对梭子蟹蜕壳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2.2.2三种饲料源对梭子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2.3三种饲料源对梭子蟹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2.3讨论

2.3.1三种饲料源对梭子蟹生长性能的影响

2.3.2三种饲料源对梭子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3.3三种饲料源对梭子蟹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2.4小结

第三章三种饲料源对三疣梭子蟹生长、成活率及产量的影响

3.1.材料与方法

3.1.1实验用蟹及养殖条件

3.1.2方法及饲养管理

3.1.3数据采集

3.2结果

3.2.1生长性能

3.2.2成活率、产量及养成规格

3.3讨论

3.3.1三种饲料源对梭子蟹生长性能的影响

3.3.2三种饲料源对梭子蟹成活率、成蟹规格和单位产量的影响

3.4小结

第四章三种饲料源对梭子蟹雌蟹的营养品质影响研究

4.1材料与方法

4.1.1雌蟹来源

4.1.2样品采集

4.1.3生化分析

4.1.4数据处理

4.2结果

4.2.1三种饲料源对梭子蟹雌蟹的生物学指数和总可食率的影响

4.2.2三种饲料源对梭子蟹雌蟹可食部位的常规生化组成影响

4.2.3三种饲料源对梭子蟹雌蟹可食部位的脂肪酸组成影响

4.2.4三种饲料源对梭子蟹雌蟹可食部位的氨基酸组成影响

4.3讨论

4.4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为探究在实际生产中配合饲料替代杂鱼的可行性,本研究使用自主研发的梭子蟹配合饲料与传统杂鱼为饵料,采用配合饲料(M1)、混合饲料(配合饲料与杂鱼混合重量比为1∶3(M2))、杂鱼(M3)三种饲料源进行室内的单体养殖和室外池塘养殖,为该配合饲料的优化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探究三种饲料源对梭子蟹生长性能和内在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单体养殖条件下采用上述饲料源,分析对梭子蟹幼蟹的生长蜕壳、消化酶活性以及非特异免疫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第一次蜕壳中,M1组幼蟹蜕壳周期显著长于M2和M3组(P<0.05),且M3幼蟹组略长于M2组(P>0.05);第二次蜕壳后,M1组幼蟹的体重与甲长均显著低于M2和M3组(P<0.05),且M2组幼蟹体重和甲长均略高于M3组;(2)第二次蜕壳后,无论是WGR还是SGR,M1组均显著低于M2和M3组(P<0.05),而M2和M3组却十分接近;(3)M1组幼蟹的胃和肝胰腺的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M2和M3组(P<0.05),而M2和M3组幼蟹中的淀粉酶活性均较为接近(P>0.05);(4)三个饲料组中,M2和M3组幼蟹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相近且较高于M1组。整体而言,综合生长性能、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等参数,本研究认为室内单养条件下使用该配合饲料与杂鱼混合养殖梭子蟹是可行的。  为了探究三种饲料源在实际生产中对梭子蟹生长速度、成活率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在池塘养殖条件下采用上述饲料源,分析梭子蟹生长性能、成活率、养成规格和养殖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1)就不同饲料组梭子蟹月体重而言,9月后M2组与M3组基本一致(P>0.05),且都显著重于M1组(P<0.05);(2)各饲料组雄蟹存活率均高于雌蟹,同时M1组的雄蟹和雌蟹的存活率都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且M2组略低于M3组(P>0.05);(3)M3组产量(59.14±6.11kg/亩)略高于M2组(51.80±4.78kg/亩),远高于M1组(29.34±4.38kg/亩)。整体而言,混合饲料组养殖效果仅略低于杂鱼组,考虑到生物饵料本身问题日益严重,所以该配合饲料与杂鱼混合全程饲养梭子蟹值得尝试。  为了探究三种饲料源在生产中对梭子蟹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在池塘养殖条件下采用上述饲料源,分析其对梭子蟹常规生化组成、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1)三个饲料组中,M1梭子蟹性腺发育较差,性腺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以及出肉率(MY)均为最低,M2梭子蟹的HIS、GSI以及MY均介于M1和M3之间,与M3无显著差异(P>0.05)。M1梭子蟹肝胰腺中的脂肪以及性腺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M3(P<0.05),而M2的略低于M3(P>0.05)。(2)从脂肪酸组成上,M1梭子蟹肝胰腺和性腺中的∑HUFA含量、∑n-3PUFA/∑n-6PUFA以及DHA/EPA均为最低,显著低于M2和M3(P<0.05),而M2和M3中各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与比值均非常接近,三个饲料组中梭子蟹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差异非常小。(3)M1梭子蟹性腺中大多数的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M2和M3,而其肌肉中的氨基酸含量却略高于M2和M3,从氨基酸分值(EAAS)以及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比值来看,M2梭子蟹性腺和肌肉中的氨基酸质量是最理想的。总体而言,本研究认为,完全摄食该配合饲料的梭子蟹性腺发育不良,性腺、肝胰腺和肌肉中的常规生化以及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均较差,使用该配合饲料和杂鱼混合饲料是一种理想的饲料源,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梭子蟹养殖业对杂鱼资源的依赖,同时也可保证梭子蟹的优良品质。

著录项

  • 作者

    罗佶龙;

  • 作者单位

    浙江海洋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海洋大学;
  • 学科 养殖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许文军,何杰;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梭子蟹,配合饲料,养殖性能,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