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古代建筑遗产本体监测指标体系及其适用性技术初探——以木砖石结构与石窟寺为例
【6h】

中国古代建筑遗产本体监测指标体系及其适用性技术初探——以木砖石结构与石窟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文化遗产保护是国际上的文化热点,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遗产预防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相结合成为发展趋势。作为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手段和热门课题,遗产监测是通过对衡量遗产保护状况指标的测定,确定遗产突出普遍价值以及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持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古建筑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筑遗产类型丰富、历史悠久,同时,遗产面临着自然灾害和开发活动所带来的多种风险。近年来,随着监测机制的完善和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遗产监测工作快速推进。同时,由于起步阶段的认识误区和条件限制,在不少地方也出现了监测指标和遗产价值脱离,难以起到实际作用的现象,还导致了过度监测。本文旨在针对典型建筑遗产类型,分析常见病害和成因,探索本体监测指标体系和适应性监测技术。  本文以对部分世界文化遗产地的调研成果为基础,从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出发,结合遗产地工作人员的采访资料进行研究。首先对国内外遗产监测理论研究与实践进行梳理,特别是对监测程序和预防性保护实例进行研究;然后针对木结构、砖石砌体结构、石窟及石刻类三种建筑遗产类型,分别列举本体的常见病害及成因,围绕适应性的监测技术进行归纳探讨,结合文献和工程资料,总结典型技术的应用实例;最后,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变形监测、故宫午门城台监测、颐和园摩崖石刻本体微变监测的实践,具体分析建筑遗产本体监测指标体系的制定思路,以及监测技术的选用经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