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评价及相关免疫学指标的观察
【6h】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评价及相关免疫学指标的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湿热型UC患者疗效评价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小结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湿热型UC患者相关免疫学指标的观察

1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大肠湿热型UC患者致炎因子TNF-α、IL-6的影响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大肠湿热型UC患者大肠黏膜MC数量、脱颗粒率、TA表达的影响

3 小结

讨论

1 本课题的立项依据和研究目的

2 目标处方的选择

3 UC相关免疫指标观察研究

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在传统西药美沙拉嗪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法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并与单纯西药美沙拉嗪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组织病理学、中医证候疗效及相关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UC的优势及中、西药可能的免疫疗效机制,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UC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2011.12~2014.3天津南开医院消化科病房及门诊轻、中度UC同时符合大肠湿热证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清热利湿法(白头翁汤加减)水煎服,150mL BID,加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1g QID;对照组只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1g QID。疗程均为30天。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肠镜下病变黏膜、病变黏膜组织病理学、黏膜肥大细胞数目、脱颗粒率、类胰蛋白酶表达以及血清致炎因子(TNF-α、IL-6)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结果:  1.肠镜下病变黏膜的修复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 P<0.01。  2.病变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 P<0.05。  3.临床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3%,P<0.01。  4.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0%,P<0.01。  5.致炎因子TNF-α、IL-6: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能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TNF-α、IL-6水平(P<0.01),治疗组的作用比对照组更显著(P<0.01)。  6.肥大细胞数、脱颗粒率、类胰蛋白酶的表达: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能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变黏膜的肥大细胞数、脱颗粒率、类胰蛋白酶的表达(P<0.01),治疗组的作用比对照组更显著(P<0.01)。  7.安全性评价: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治疗组不良反应率6.67%,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0.0%,P>0.05。提示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安全性均良好。  结论:清热利湿法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观察研究,在修复镜下病变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降低血清致炎因子及病变黏膜肥大细胞数、脱颗粒率、类胰蛋白酶的表达方面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美沙拉嗪患者,其机制可能是中药通过加强机体相关免疫调节作用实现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