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研究--基于四川省数据的实证分析
【6h】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研究--基于四川省数据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不足之处

2.文献综述

2.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相关研究综述

2.1.1国外研究综述

2.1.2国内研究综述

2.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研究综述

2.2.1国外研究综述

2.2.2国内研究综述

2.3 文献评述

3.相关概念界定及现状分析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普惠金融

3.1.2数字普惠金融

3.1.3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普惠金融比较

3.1.4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3.1.5贫困及贫困减缓的概念界定

3.2四川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3.2.1基础条件

3.2.2发展状况

3.3四川省贫困减缓情况

(1)绝对贫困

(2)相对贫困

4.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提出

4.1相关基础理论

4.1.1 金融排斥理论

4.1.2 长尾理论

4.1.3金融发展理论

4.1.4贫困减缓理论

4.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影响机制

4.2.1直接影响

4.2.2间接影响

5.实证研究

5.1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

(2)核心解释变量

(3)中介变量

(4)控制变量

5.2样本选取以及数据来源

5.3 模型设定

5.4 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检验

5.4.1描述性统计分析

5.4.2相关基础检验

5.5四川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分析

5.5.1四川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综合影响效果分析

5.5.2基准模型稳健性检验

5.5.3四川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直接影响分析

5.5.4四川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间接影响分析

5.5.5四川省不同经济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于贫困减缓的异质性分析

6.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3 本文的局限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贫困问题是世界性难题。一直以来,传统金融发展在减缓贫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造血式”减贫的有效手段,但其也存在金融排斥等问题,无法有效的满足小微企业、农村居民和城镇低收入人群等一些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数字普惠金融,依托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在客户触达、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打破了传统金融的服务边界,有效缓解了金融排斥等问题,成为金融减贫的新手段。  四川省作为西部重要省份,地市州以及城乡之间的生活水平差异显著,贫困现象较为突出。近年来,四川依托数字化建设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较快,相关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因此,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选取2011-2018年21个地市州的相关宏观数据以及北京大学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探讨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的贫困减缓效应以及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国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战略和减贫脱贫战略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首先,运用静态面板对直接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确定固定效应为基准模型,而且运用差分GMM和变换核心解释变量对基准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指数对于贫困减缓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和使用深度均可显著促进贫困减缓,但是从作用大小看,使用深度影响程度大于数字化程度和覆盖广度;具体到数字普惠金融业务产品,保险、支付和投资对于贫困减缓的影响较为显著,信贷业务的影响则不显著。  其次,运用中介效应对间接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中介效应分析范式,分别构造综合效应模型、收入增长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模型,验证了间接影响的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收效应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效应来达到贫困减缓。总体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于贫困减缓的影响是兼顾效率和公平的。  再次,分地区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结合四川省经济区域发展状况,将全省21个地市州分为成都平原、川东北、川西川南三大经济区分别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三大经济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都有正向影响,从分地区的影响大小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成都平原地区远大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川东北、川西川南地区。  最后,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来引导当地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与政府合作为贫困地区和相对弱势群体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加强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群体的金融知识提升,提高四川省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在欠发达地区加大资金投入并给予政策倾斜。通过以上这些方式更好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减贫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