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营上市公司技术并购的动因与财务绩效研究--以立讯精密为例
【6h】

民营上市公司技术并购的动因与财务绩效研究--以立讯精密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主要贡献与不足

1.3.1 主要贡献

1.3.2 不足

2.文献综述

2.1 技术并购的动因研究

2.2 技术并购的绩效研究

2.3 技术并购的影响因素研究

2.4 文献评述

3.理论分析

3.1 关键概念界定

3.1.1 技术与创新

3.1.2 技术并购

3.1.3 财务绩效

3.2 相关理论基础

3.2.1 协同效应理论

3.2.2 吸收能力理论

3.2.3 互补资产理论

3.2.4 信号传递理论

3.3 理论分析

3.3.1 协同效应理论分析

3.3.2 吸收能力理论分析

3.3.3 互补资产理论分析

3.3.4 信号传递理论分析

4.案例背景及技术并购的动因研究

4.1 案例背景

4.2 案例并购事件概述

4.3 案例企业并购动因分析

4.3.1 获取先进技术,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4.3.2 完善产业链,形成协同效应

4.3.3 进入新市场,获取优质客户资源

4.3.4 丰富产品线,突破行业天花板,形成制造平台

5.案例技术并购的短期财务绩效研究

5.1 定义事件

5.2 选择窗口期

5.3 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率

5.4 结果分析

5.4.1 累计超额收益率分析

5.4.2 平均超额收益率和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分析

5.4.3 短期财务绩效的进一步分析

6.案例技术并购的中长期财务绩效研究

6.1 样本与数据选择

6.2 财务指标分析

6.2.1 盈利能力

6.2.2 营运能力

6.2.3 偿债能力

6.2.4 发展能力

6.3 案例企业的财务绩效进一步探究

6.3.1 吸收能力

6.3.2 创新能力

7.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相关建议

7.2.1合理选择并购目标

7.2.2 考虑并购后的市场和生产情况

7.2.3 内外部研发结合

参考文献

附 录

附录一 2018全球前50名连接器制造商

附录二立讯精密2010-2018年技术并购数据

附录三立讯精密被并方情况

附录四立讯精密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盈利能力

附录五立讯精密与同行业可比公司营运能力

附录六立讯精密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偿债能力

附录七立讯精密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发展能力

附录八立讯精密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吸收能力对比

附录九立讯精密申请专利情况

后 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创新是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国的民营上市公司是国家创新的主体,在经历了粗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后,普遍面临着技术水平落后、缺乏创新能力的问题。与此同时,技术并购作为一种新兴的有效获取外部技术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近年来逐渐成为了企业并购中的主流类型。为了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大型民营企业选择技术并购的方式获取新技术,从而提高创新能力。民营企业的创新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失败的技术并购不仅会浪费企业的资源,阻碍企业的发展,甚至还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然而,技术并购的成功率却受到广泛的质疑,大部分技术并购的实际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只能以失败告终。因此,如何提升中国民营企业技术并购的成功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案例研究的形式,深入分析中国民营企业的技术并购动因和并购绩效,为后续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本文首先查阅和整理了技术并购的相关研究,梳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合技术和创新方面的理论,形成了以技术并购的动因、并购绩效为研究主体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选择财务绩效作为衡量并购绩效的手段,融合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对立讯精密的并购效果进行评价。然后本文介绍了立讯精密及连接器市场的基本情况,梳理了立讯精密的技术并购历程,结合理论分析了立讯精密技术并购的动因。最后,本文使用事件研究法分析立讯精密技术并购的短期财务绩效,结合财务指标和技术数据分析中长期财务绩效。  研究发现:第一,立讯精密技术并购的动因是多角度的,主要包括获取新技术、完善产业链、进入新市场、丰富产品线;第二,短期财务绩效方面,总体上技术并购的市场反应较好,但不同事件差异较大,技术并购类型会显著影响短期财务绩效,其中技术互补型的市场反应最好,技术升级型次之,技术进入型则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第三,中长期财务绩效上,技术并购后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有效提升,但偿债能力有所下降,财务绩效的整体趋势是向上的。结合非财务数据,立讯精密的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技术并购在不断增强。  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的结论对中国民营企业的技术并购提出了关于目标公司选择、并购后技术与非技术资源整合的相关建议,以期能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帮助。  本文的主要贡献有:选取了多次技术并购且取得成功的立讯精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丰富了现有的理论;在并购绩效的分析维度方面,在财务绩效的基础上增加了非财务数据的分析。然而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包括:数据来源受限、非财务数据和并购动因分析有待深入,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