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精准扶贫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研究--基于西藏昌都地区实践
【6h】

精准扶贫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研究--基于西藏昌都地区实践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研究意义

1.4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1.5研究框架与内容安排

1.6主要研究方法综述以及选用

1.6.1.文献研究法

1.6.2. 统计分析法

1.6.3.实际调查法

1.6.4 定性分析法

2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贫困

2.1.2 精准扶贫

2.1.3 职业技能培训

2.2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相关理论

2.2.2 职业培训对贫困的影响机制

2.2.3 我国扶贫理论系统的发展

2.3总结评述

3扶贫工作的现状与发展

3.1我国扶贫工作的路线选择

3.2我国扶贫工作综述

3.3西藏地区贫困特征分析

3.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征

4扶贫领域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以及方向

4.1 西藏昌都地区特征综述

4.2 昌都地区扶贫工作意义

4.3 昌都地区扶贫增收实施方案剖析

5职业技能培训扶贫成效研究

5.1 扶贫工作效果剖析

5.2 扶贫培训地区内部的对比

5.3 扶贫培训行业内部的对比

5.4 明确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扶贫差异

5.5 第三产业的扶贫差异分析

6结论

6.1 对策及建议

6.2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贫困问题,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主要困难和历史责任。贫困问题能否实现有效有序的解决,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关键,同时其对于更广泛范围的社会,乃至于国际社会的示范作用都不容忽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贫困问题,走访基层并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的论述,在全国上下打响了脱贫攻坚战的第一枪。而实践证明,精准扶贫的工作模式,是符合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是我国现阶段扶贫工作的必然形态。也可以说,只有坚持精准扶贫,我国的扶贫工作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而在面对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扶贫工作,同样需要坚持精准扶贫,才能带领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有效的实现脱贫。而只有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才能够满足对应岗位的素质需求,才能够帮助这个群体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从而实现劳动力的转移和收入的增加。  本次研究从理论出发,逐步联系实践,最终形成对于未来一段时间扶贫工作方向的确定和方案的分析。首先,在理论领域中,本次研究着力于发掘当前理论和现实发展两个方面的具体情况,通过各种细节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确定出研究的创新之处。从理论角度看,扶贫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之下,发现了精准扶贫才是扶贫工作前进的必然选择。在这一理论背景之下,进一步考察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特殊性,可以确定出本次研究的具体方向,以及研究框架。随后,进一步对相关概念与理论加以确定,尤其是人力资本理论和职业技能培训对于贫困的影响机制。在第三章中,本次研究针对当前我国扶贫工作具体情况以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具体状况来展开分析,并以西藏地区为例,从多个方面统计报告作为数据来源进行剖析,借此展开对于这一特殊西部环境贫困状况的讨论。最后在理论和实际情况都明确具备的条件之下,第四章就西藏昌都地区扶贫工作中的职业技能培训落实情况展开讨论。在第一手资料《昌都市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工作实施方案》的支持之下,深入展开扶贫工作重点,以及这个工作过程中职业技能培训状况的考察和分析。明确指出此《方案》具有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对《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个人观点。第五章则以实地调查的数据和资料为基础,探析职业技能培训在扶贫工作中产生的成效,并从中找出客观存在的规律和现象。  扶贫工作在中国的发展与进步,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对于西部地区而言,虽然已经有了广大中东部地区作为先行的范本,但仍然不能说可以完全照搬照抄。必须认识到西部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地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价值观以及经济发展特征,只有结合这些特征,面向贫困群体有的放矢的展开扶贫,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人员保持高度警惕,落实细节举措,密切观察和获取扶贫工作的效果以及各类的反馈消息,才能推动扶贫工作的进步,也才能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