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董事会成员结构对混合所有制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6h】

董事会成员结构对混合所有制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研究思路与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本文创新以及不足之处

1.3.1 创新之处

1.3.2 不足之处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关于国有企业民营化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综述

2.1.1 国外关于国有企业民营化的研究

2.1.2 国内关于国有企业民营化的研究

2.2关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在国有企业民营化中作用的研究综述

2.3关于董事会与企业业绩水平的研究综述

2.4文献述评

3. 理论分析与理论假设

3.1相关概念的界定

混合所有制

民营化

董事会结构

企业的控制权与所有权

3.2理论分析与研究设定

3.2.1 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路径依赖问题

3.2.2 经理人效用模型分析

4. 研究设计

4.1样本数据和数据来源

4.1.1 样本数据整理

4.1.2 样本数据处理原则

4.2模型设计

4.2.1 变量选择

4.2.2 模型设计

5.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描述性统计分析

5.2相关性分析

5.3实证结果分析

5.3.1 检验假设1、2

5.3.2 检验假设3

5.4稳健性检验

6. 研究结论与政策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多数学者的研究表明,国有企业存在效率低、资源闲置、监督管理不足、用工成本过高、产权结构不清晰等问题。而将国有企业民营化则可以带来业绩水平提升和经营效率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所有权转移对企业业绩并没有太多帮助,只有实现控制权民营化才能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绩效水平。而过去文献对于控制权变更的衡量,多是采用实际控制人变更、第一大股东变更等反映所有权变更的变量。董事会作为公司重要的经营决策机构,与企业生产经营息息相关,可以更好地衡量企业的控制权情况。而董事会结构,即董事会中国有董事和非国有董事席位的多少,可以反映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对企业控制权的掌握情况。本文从非国有董事占比角度,衡量了非国有资本持有的控制权对于混合所有制企业绩效水平的影响,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证明了“即使非国有资本掌握了控制权,仍然无法显著提高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绩效水平”这种现象的合理性,并进一步讨论在民营控股的混合企业中,不同区间下非国有资本掌握的控制权对企业业绩水平影响力度的差异,同时探寻了非国有董事占比可能存在的最优区间。  本文以路径依赖理论和经理人效用模型为基础进行推演,从理论上证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根据路径依赖理论,国有企业民营化时,企业内已然形成的既得利益主体对原有的经营模式存在路径依赖效应,将会导致新引进的非国有资本所掌握的控制权对企业绩效水平的影响力度不够;第二,根据经理人效用模型,随着非国有资本对经理人实现商业目标的监控力度不断增加,其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逐渐减小,极端时可能会促进经理人追求非货币效用,引发企业监督管理效率缺失。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以2004-2007年间从国有企业转变为民营企业的公司和发生国有股份转让给民营主体但并未引起实控人变动的国有企业为样本,探究了非国有董事占比与企业绩效水平间的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1)在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非国有董事占比所衡量的非国有资本控制权对于企业绩效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2)在民营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非国有董事占比所衡量的非国有资本控制权对于企业绩效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3)随着非国有董事占比的提高,其对于公司绩效水平的影响逐渐变大,但过度提升非国有董事占比并不会进一步扩大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认为企业内存在非国有董事占比的最优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