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共享服务存在与演进的超边际分析
【6h】

共享服务存在与演进的超边际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结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方法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意义

第2章 理论概述

2.1 共享服务理论基础

2.1.1 交易成本理论

2.1.2 劳动分工理论

2.1.3 组织成长理论

2.2 共事服务理论概述

2.2.1 概念本质

2.2.2 区别联系

2.2.3 业务范围

2.2.4 运营模式

2.2.5 中心构建

2.3 共享服务成本收益

2.3.1 成本分析

2.3.2 收益分析

第3章 共享服务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

3.1 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

3.2 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

3.3 超边际分析方法的应用

3.4 共享服务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

第4章 共享服务超边际分析模型

4.1 基本假设

4.2 模型展开

4.2.1 自给自足模式

4.2.2 共享z业务模式

4.2.3 共享x业务模式

4.2.4 x、Z均共享模式

4.3 均衡分析

4.3.1 角点均衡

4.3.2 一般均衡

4.4 模型结论

4.5 政策建议

4.5.1 组织资源支持

4.5.2 组织机制设计

第5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最早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1924)年提出的“斯隆模型”,即事业部制,解决了企业规模急剧扩大带来的内部管理失效问题,迅速在松下等企业中开始实施,并成为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青睐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管理模式。然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事业部,多数设置财务、人力资源、IT、采购、后勤、法律等支持性职能部门与呼叫中心、一般材料采购中心等业务性服务部门,职能机构相互重叠,人员冗杂,相互之间缺乏整合与协调,各单位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在集团层面形成资源的共享,不利于集团层面的协同与共享。这些事务性工作分摊了事业部的资源和精力,削弱了其对核心业务的关注。
   为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实现持续增长,企业集团需要对下属单位业务进行协调和整合,以实现跨单位的协同效应、规模效应和成本节约。持续增加的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压力促使许多组织积极实施共享服务。共享服务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带来显著的规模优势,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迅速成为政府公共部门和大型企业集团青睐的组织模式之一。
   然而国内外关于共享服务的研究以定性分析、案例分析讨论以及归纳总结为主,而且主要涉及共享服务中心的作用与意义、存在的风险等方面,对于共享服务的核心问题,即共享业务的存在与演进过程,以及其存在和演进路径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缺乏理论研究。本文借助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将共享服务视为企业组织业务归核化的结果,将共享服务定义为分工经济与交易费用的两难冲突,通过超边际分析方法实现全局成本收益平衡基础上的决策优化,解决了传统共享服务决策方法从局部业务效率角度进行判断,缺乏全面系统分析的问题。根据所建模型,四种共享服务模式分别求角点均衡解,可得出一般均衡解的表达。模型结果揭示了四种共享服务模式的存在条件,并表明共享服务是高交易效率下的职能分工的产物,交易效率与分工经济影响共享服务边界与其演进路径,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