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轧制及退火工艺对4343/3003/7072钎焊箔性能的影响
【6h】

轧制及退火工艺对4343/3003/7072钎焊箔性能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铝合金复合钎焊箔做为汽车热交换器散热翅片,具有质量轻,导热导电性能好,成本低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生产当中。在国内外,由于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铝合金复合钎焊箔具有很大的需求量。复合钎焊箔目前存在结合界面氧化物以及抗下垂性能差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依靠复合工艺以及后续的退火工艺来改善。本文针对7072/3003/4343铝合金复合箔,通过抗下垂性能测试,拉伸试验,显微硬度测试,金相显微观察,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分析,研究复合工艺制度对复合界面以及的后续的轧制、热处理工艺对抗下垂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探明了热轧温度和热轧变形量对结合界面以及结合强度的影响规律。金属复合的临界变形量为40%,继续增大变形量,结合强度提高。当变形量一定时,在较低的温度(<500℃)轧制复合时,金属变形抗力仍然较大,所以达不到最佳复合效果;较高的温度则使表面氧化严重,也减小了内部新鲜金属接触的可能性,使界面结合强度不够。综合热轧温度和变形量对复合界面的影响可得出最佳复合条件是500℃、50%压下率。   (2)揭示了铝合金复合箔发生下垂的两个主要原因,复合钎焊箔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下垂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模拟钎焊后,熔化的皮材沿着芯部金属的晶界进行扩散,降低了金属强度,导致发生下垂。其次由于高温下,芯部金属发生再结晶,降低了自身的强度。   (3)确定了中间退火温度,时间及成品压下率对皮材扩散以及抗下垂性能的影响规律。抗下垂性能与芯部金属再结晶程度有密切关系,而芯部金属的再结晶受高温成品轧制率和中间退火温度控制。中间退火温度与成品轧制率在370℃/10%-35%时,以及500℃/20%-35%时,芯部金属再结晶晶粒较粗大,限制了皮材中的Si向芯材的渗透,下垂距离都在10mm以内,可以应用于生产。   (4)探明了退火制度对3003合金第二相析出的影响规律。当退火温度500℃,退火时间为10h时,细小且弥散分布的Al12(Mn,Fe)3Si粒子的体积分数最大,在随后的高温钎焊过程中,对再结晶的阻碍力最大。此时的下垂距离达到3.2mm。

著录项

  • 作者

    张静;

  •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南大学;
  • 学科 材料加工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新明;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复合钎焊箔,轧制工艺,退火工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