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冷战视域下的中国“十七年”反特电影(1949-1966)
【6h】

冷战视域下的中国“十七年”反特电影(1949-1966)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

1.1.1 冷战

1.1.2“十七年”

1.1.3“反特电影”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冷战与“十七年”时期反特电影的起源与生成

2.1中国反特电影产生时期的冷战格局

2.1.1一触即发——东西方阵营的对垒

2.1.2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反攻大陆的蒋介石政权

2.1.3腹背受敌——中苏关系发生变化

2.2政治至上——直接作用于中国反特电影的电影政策

2.2.1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电影政策

2.2.2五十年代的电影政策

2.2.3六十年代的电影政策

2.3“十七年”时期反特电影对东西方阵营文化作品的借鉴

2.3.1冷战时期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文化作品

2.3.2冷战时期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文化作品

第三章 冷战与“十七年”时期反特电影的叙事特性

3.1 战争的隐性表达与民族主义的彰显

3.1.1无形的战场: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反特

2.1.2以影像的方式建构民众对政权的认同与信心

3.2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

3.2.1 情节结构以冲突为核心

3.2.2复杂化成熟化的叙事模式

3.2.3二元对立的符号解读——以《人民的巨掌》为例

3.3反特电影中的集体组织

3.3.1反特电影中的正方组织

3.3.2反特电影中的敌方组织

第四章 冷战与 “十七年”时期反特电影的类型风格

4.1深具政治寓意的人物设置

4.1.1正方阵营中的代表:智勇双全的侦察英雄

4.1.2经典化的女特务:突破传统禁区的表达

4.2反特电影中的一抹亮色:娱乐与爱情因素的初现

4.2.1 以多种样式呈现的娱乐因素

4.2.2 电影创作中如履薄冰的爱情因素

4.3反特电影中悬疑感的营造

4.3.1通过隐藏人物视角来制造悬念

4.3.2惊疑的产生:被人为打断的故事进程

4.3.3通过视听语言营造悬疑的气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 录:“十七年”时期中国反特电影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对冷战视域下的中国“十七年”时期的反特电影展开研究,从反特电影的起源与生成,反特电影的叙事特性,反特电影的类型风格三个方面作出了相关论述。从起源分析,东西方阵营的对垒、时刻准备反攻大陆的蒋介石政权与五十年代中后期中苏关系的破裂这些冷战格局的局部表现直接影响了中国反特电影的创作。在反特电影的生成上,国内电影政策直接作用于反特电影的创作形态,从建国初期到五十年代直至文革前夕,每个时期电影政策的改变都显著影响了同时期反特电影的呈现形式。此外,反特电影对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中的国防叙事题材作品进行借鉴,在叙事表达、人物设置、视觉呈现上吸取了诸多经验为己所用,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叙事特性,“全民反特防谍”的口号构建了无形的战场与隐性的战争表达,同时通过影像的方式建构了民众对于政权的认同与信心。冷战思维在反特电影中典型的表现是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主题是固定的我方公安侦察员英勇机智的破获了美蒋特务意图颠覆新生政权的阴谋,维护了社会的安定与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围绕这个主体设置以冲突为核心的情节结构,随着创作经验的丰富,叙事模式进一步复杂化成熟化,设立多组二元对立的符号构建冲突,本文以反特电影《人民的巨掌》为例,对其进行了二元对立的符号解读。反特电影中的正方组织与敌方组织是具有中国化特色的一组典型对立。本文对于冷战文化的范本——反特电影的类型风格的探究,从具有政治寓意的人物设置,爱情与娱乐因素的初现,电影通过视听语言的运用营造悬疑惊悚感等三方面进行展开,力图勾勒出冷战背景下的反特电影对于中国本土类型化电影的初步探索成就。

著录项

  • 作者

    朱瑶佳;

  • 作者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
  • 学科 戏剧与影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郑坚;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冷战,反特电影,叙事特性,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