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与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高安全性电池体系研究
【6h】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与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高安全性电池体系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电压、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对环境无污染等卓越性能,它已在消费电子领域成为主导电源产品,受到光伏储能、核电储能、风力储能、(混合)电动汽车、飞机等产业的广泛关注,并已在上述产业中获得了一定应用。然而,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屡见报道,安全性问题成为阻碍锂离子电池在储能、动力电源产业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开展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与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高安全性电池体系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火灾根源的认识,掌握诱发锂离子电池不安全的主要原因,还可以定量明确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火灾等特殊现象的行为表现及具体危害,进而在明确危险的基础上,研发高安全性电池体系,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降低锂离子电池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保护使用锂离子电池的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为实现大型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本文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
  研究了基于不同锂盐电解液的热危险性,在热、动力学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基于不同锂盐的电解液进行了热危险性分析比较。认为电解液的热危险性受到所用锂盐的重要影响,而且电解液的热危险性并未与相应锂盐的稳定性一致。认为在所测试体系中,基于双乙二酸硼酸锂的电解液热稳定性最高。
  提出了电池材料体系热分析结果的去卷积分析方法,在电解液-单电极体系热失控行为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条件下全电池体系的热失控行为。得到了全电池热失控行为的具体阶段,并对每个阶段进行了热、动力学分析,发现电解液含量与体系的热反应活性正相关,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热分解是全电池体系最早开始的放热过程,正极物质相关的热分解对全电池产热贡献最大,而由隔膜熔化引起的正、负极短路会产生大量焦耳热,增加体系的热失控危险性。
  建立工大型高能量锂离子电池全尺寸火灾行为测试平台,首次对50AhLiFePO4/石墨电池的火灾行为及危险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了锂离子电池火灾多次射流火喷发的特殊现象,基于电极物质释放氧气的消耗产热、电极物质短路产生的焦耳热对电池的总产热进行了修正,得到100、50、0%SOC(荷电状态)电池的产热分别为18195.07、10368.98、4639.65kJ,HRR峰值分别是49.35、30.05、12.85 kW,质量损失分别是405.78、342.12、294.69g。SOC越高,电池火灾过程中的产热、HRR峰值、质量损失越大。与全电池热分析数据结合分析,可以看出,外部热辐射引发电池内部链式热反应后,隔膜熔化引起短路产生的焦耳热直接诱发了射流火喷发。火焰温度与SOC关系不大,即便在全放电状态下,电池的火焰温度依然很高。100、50、0%SOC电池的最高火焰温度分别是1500、1020、1091℃。
  分析了双乙二酸硼酸锂(LiBOB)/γ-丁内酯(GBL)电解液的安全性及电化学特性,引入亚硫酸酯,提出了基于LiBOB/GBL+亚硫酸二甲酯(DMS的高安全性电解液。基于电化学分析方法,探讨了双乙二酸硼酸锂/γ-丁内酯电解液易于分解、造成电池不可逆容量损失的原因,分析了亚硫酸酯克服以上问题的有效性,对双乙二酸硼酸锂/γ-丁内酯+亚硫酸二甲酯电解液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高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表征。
  研究了高含量磷酸三苯酯(TPP)电解液与正、负极物质的相容性,引入小药量碳酸亚乙烯酯(VC)对电池性能进行改善,提出了基于镍钴铝酸锂(NCA)、高含量TPP电解液、中间相碳微球(MCMB)的高安全电池体系。通过电化学分析发现,当TPP浓度高于锂盐浓度时,TPP与Li+的配位结合可能会影响Li+的解离,电池阻抗增加,电压极化增大。通过储存耗锂实验发现TPP在高温下降低了负极的耗锂,形成了更稳定,但是阻抗较高的SEI。引入2%VC后,研究发现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改善。与基准电池体系相比,TPP电解液与正、负极共存的电池体系热稳定性更高,电池体系的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