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晕听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湿中阻型)的临床研究
【6h】

电针晕听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湿中阻型)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分析

结果

1 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2 疗效性指标分析

讨论与分析

1 西医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认识

2 中医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认识

3 选题依据

4 问题与思考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附录2 症候评分量表

附录3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著作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湿中阻型)的患者,在西医给予相同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电针晕听区结合辨证选穴与单纯辨证选穴对患者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通过头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和右侧椎动脉(RVA)峰值血流速度及其血管搏动指数的变化情况,探讨电针晕听区对于改善患者眩晕症状的作用机制,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湿中阻型)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三区住院病人,挑选西医诊断为“后循环缺血”、中医诊断“为眩晕(痰湿中阻型)”患者。将所选取的60例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辩证选穴)和治疗组(电针晕听区结合辩证选穴),每组患者均为30例。在相同西医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针刺方法,对照组:辨证选穴进行普通针刺;治疗组:电针晕听区结合辨证选穴。晕听区操作方法:针刺晕听区后接入电针仪,给予连续波,电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同时结合辨证选穴进行普通针刺。两中针刺治疗方法在针刺后均留针30min,每天1次,7天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每个疗程期间休息1天。疗效评定方法:根据记录患者治疗前1天及治疗15天后中医证候积分和BA、LVA、RV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的改变情况,评定两组治疗效果,判定临床疗效。  结果:  1.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眩晕中医证候积分量表的相关数据,通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P=0.049,治疗组P=0.014,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的中医证候积分均可明显改善;统计两组治疗后眩晕的证候积分,P=0.011,P<0.05,治疗组对于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2.两组组内相比,两组治疗前后对照组:PB=0.001、PL=0.001、PR=0.001;治疗组PB=0.001、PL=0.001、PR=0.001:两组P<0.05,两组疗效均可增强患者BV、RVA、LV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治疗后两组组间相比PB=0.004,PL=0.011,PR=0.002,P<0.05,两组治疗对于峰值血流速度的改善差值相比,PB=0.004,PL=0.011,PR=0.002. P<0.05.治疗组对于增强患者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方面优于对照组。  3.两组治疗前后对照组:PB=0.03、PL=0.001、PR=0.001;治疗组PB=0.02、PL=0.001、PR=0.001;两组P<0.05,两组疗效均降低患者BV、RVA、LVA的动脉搏动指数。  治疗后两组相比PB=0.233,P>0.05.PL=0.003,PR=0.009.P<0.05;两组差值相比PB=0。151,P>0.05.PL=0.004、PR=0.045.P<0.05.两组针刺方法均可降低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搏动指数,且治疗组能更好的降低双侧椎动脉的搏动指数。对于基底动脉搏动指数降低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  1.电针晕听区可增强BA、LVA、RV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同时降低LVA、 RVA的搏动指数,对于BA的搏动指数无明显效果。  2.电针晕听区主要对患者眩晕的症状的改善程度较为明显,对于患者其的相关伴随症状如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改善程度不太明显。  3.电针晕听区对于轻证单纯性眩晕症状比较明显的患者疗效显著,对于病情严重且伴随症状较多的患者疗效不太明显。  4.后循环缺血的发病较急,缺血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针刺和西药虽不能改变脑血管的硬化病变,但西医内科治疗在缺血时可增强缺血部位的脑血流量,改善头部供血,同时针刺对于中医证候的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西药配合针刺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因而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应该长期坚持中西医结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