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女德事件”中的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与引导策略研究
【6h】

“女德事件”中的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与引导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

1.3研究方法

1.3.1文献分析法

1.3.2 数据分析法

1.3.3文本分析法

1.4创新点

第2章 群体极化:现实群体在网络领域中的演变

2.1 群体的特征

2.1.1 现实社会中的群体特征

2.1.2 网络领域中的群体特征

2.2 群体极化:群体意见的两级分化

2.2.1 群体极化概述

2.2.2 群体极化的表现特征

2.3 网络群体极化概述

2.3.1 网络群体极化的内涵

2.3.2网络群体极化:群体从现实社会到网络领域的迁移

第3章 “女德事件”中的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分析

3.1 案例分析:女德事件

3.1.1 “女德事件”的发酵背景

3.1.2 “女德事件”的问题属性

3.2 “女德事件”在网络媒介形态中的群体极化

3.2.1 “丁璇女德讲座”中的天涯论坛和网络群体极化

3.2.2 “丁璇女德讲座”中的新浪微博和网络群体极化

3.2.3 “丁璇女德讲座”中的新闻报道跟帖和网络群体极化

第4章 “女德事件”中产生网络群体极化的因素分析

4.1 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交锋

4.1.1 丁璇“女德讲座”中的话语分析

★★

图4.2 参与问卷调查的男女比例

图4.3 参与调查问卷的个体身份

图4.3 参与调查问卷的个体年龄

图4.4 对“女德事件”的了解程度

图4.5 对丁璇言论的看法

图4.6 对“女孩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的态度分析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参与话题调查的基本为女性;第二,更多的人好奇“男德”是

针对上述总结结论第五条,笔者为了弥补数据的不足,因此针对所在单位的老年做了深度访谈。(笔者系某养老机

访谈对象:杨阿姨,年龄54岁,河北省人,高中学历,个体。

访谈问题一:杨阿姨,您好,针对发生在2017年5月14号,江西九江学院丁璇主讲的女德,您怎么看?

杨阿姨:这个事件有在微信上看到,看到有好多小年轻的对这个“女德”感到愤愤不平,我仔细看了看,她(丁璇

问题二:杨阿姨,那您觉得“女孩子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吗?

杨阿姨:当然!我们那个年代谈恋爱别说牵手了,就连走在大街上也不敢说话,就是这个样子。不像现在的孩子们

问题三:杨阿姨,您能发表一下您自己对“女性品德或者道德”的看法吗?

杨阿姨:就拿那个老师的看法来说吧,我个人觉得她里面说的还挺对的,但有些迷信的地方。而且我们生活的年代

在这段访谈内容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杨阿姨不迷信,但也是支持女德讲师丁璇的言论,而且她提及到,自己就是那

访谈对象:张叔叔,河北省人,61岁,个体,从事广告行业。

问题一:张叔叔,您好,针对发生在2017年5月14号,江西九江学院丁璇主讲的女德,您怎么看?

张叔叔:这个问题有点尴尬了,这个你应该问问你阿姨去吧。

笔者:张叔叔,这个问题需要从男女视角剖析一下,看看男性是对“女德”如何看待的?

张叔叔:好吧,我记得当年跟你阿姨谈恋爱的时候,我俩刚订婚,去逛街买东西,一前一后隔着得有十米远,生怕

笔者:那您觉得现在呢?

张叔叔:现在要比那个时候好多了,那个时候太封建了。现在你看你们多好啊,可以拉着手逛街。不过现在好的小

笔者:那您觉得丁璇说的那些言论,您赞同吗?

张叔叔:其实吧,我倒是觉得她的言论虽然有些过激,但是仔细考虑她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女孩子确实要自重,

笔者通过对张叔叔的访谈,发现虽然他觉得那个时候封建,但是内心里依然也是赞同丁璇的言论。他说:“封建虽

4.1.2 丁璇的“女德”与现代“女德”的交锋

4.2 政府应对措施惹“二次争议”

4.2.1九江学院“回应”惹“争议”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4.2.2九江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回应”再惹“争议”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图4.7 微博中九江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关于“丁璇老师女德课程引争议”的回应情况分析

4.3 媒体的相关报道缺失

4.3.1 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及微博

表4.9 人民日报微博5.14号相关文章

话题编号

微博话题

发表时间

1

【今天母亲节,转发说句#我爱你,妈妈】

2017年5月14号 7:00

2

【实用!开车必备的70条驾驶技巧】

2017年5月14号 7:30

3

#我爱你,妈妈#

2017年5月14号 8:00

4

#世界舞台上的习近平#

2017年5月14号 8:30

5

【微倡议:一起关爱职场妈妈】

2017年5月14号 10:06

6

【这些驾驶经验,你一定要知道!】

2017年5月14号 10:50

7

表4.10 新华社微信公众号5.14号相关文章

文章编号

文章题目

发表时间

1

一分钟看天下风云

2017年5月14号

2

3

4

5

6

7

8

表4.12 新华网5.14号微博话题及文章

话题编号

微博话题

发表时间

1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前,习近平在忙什么?

2017年5月14号 00:13

2

【妈妈的谎言】

2017年5月14号 07:00

3

【警惕!这七大场所,容易受“比特币病毒”攻击】

2017年5月14号 08:00

4

不懂爱的秒拍视频

2017年5月14号 08:30

5

辛识平:“一带一路”,撬动梦想的支点

2017年5月14号 08:51

6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2017年5月14号 10:09

7

#新华网静夜思#

2017年5月14号 22:52

展开▼

摘要

2017年5月,国内女德文化研究者丁璇的一次公益演讲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一时间“女德”问题充斥着现实与虚拟世界,事件发端于丁璇在江西九江学院演讲中提及到“女人衣着暴露易失身”、“女孩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等言论。一时间,舆论喧嚣,有网友表示“这些言论是对女性的歧视和禁锢”,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是复兴弘扬传统文化。此外,2017年12月,辽宁一“女德班”再次因“点外卖是不守妇道,经常换男友会送命”等言论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其讲师还对外宣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坚决不离婚;女子就该在最底层;不刷碗就是丧失妇道”等言论。此言一出,更是激起了网友的激烈讨论。另外,使得此话题进一步沸腾的是电视剧《欢乐颂》,第16集中男主人公应勤对女主人公邱莹莹的“处女情结”。该剧情的播出时间与丁璇的女德讲座时间相差无几,使得网友对“女德”的讨论进一步得到升华。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方式来对“女德事件”进行剖析。第一章主要是对关于“网络群体极化”文献的梳理;第二章主要是对“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理论及概念的阐述;第三章主要通过数据的分析证明“女德事件”在不同的网络介质中存在群体极化现象;第四章主要是分析“女德事件”产生群体极化的原因,笔者主要通过对比“女德”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差异,政府及媒体应对“女德事件”所存在的问题来阐述产生群体极化的原因;第五章,笔者主要针对产生群体极化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笔者希望通过本论文的论证,来引导网民及媒体、政府能够正确看待网络群体极化事件,并对其加以引导,无论是政府或者媒体在应对“网络群体极化”事件时,能够发挥各自的责任,正确引导舆论方向,积极传播正能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