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植硅体记录及古气候研究
【6h】

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植硅体记录及古气候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2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背景

2.3 现代气候特征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3.1 理论基础

3.2 研究方法

第四章 植硅体提取及形态指示意义

4.1 植硅体提取

4.2黄土中植硅体主要形态及环境指示意义

第五章 黄土高原平凉剖面植硅体记录及古气候变化

5.1年代数据测试

5.2植硅体分析

5.3孢粉分析

5.4植硅体与孢粉指标对比

第六章 黄土高原平凉剖面其他指标记录

6.1粒度分析

6.2地球化学元素分析

第七章 黄土高原区域全新世古气候对比研究

7.1铜川剖面

7.2泾川剖面

7.3区域对比分析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结论

8.2研究工作中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对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植硅体记录及古气候进行了研究。通过野外调查选择黄土高原典型剖面进行植硅体研究,探讨了研究区域植硅体与古气候的关系。改善了植硅体提取方法,总结出黄土中植硅体的11种主要形态特征;对典型剖面进行植硅体与孢粉对比研究,验证了其恢复古气候的同效性,并对两种方法优势进行比较。通过对比研究,提出植硅体在黄土高原尤其孢粉含量较少的地区古气候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大寨村的平凉剖面(0-200cm)进行年代测试、孢粉及植硅体分析。从孢粉角度反映全新世以来气候经历了凉干-冷干-凉干-偏凉偏湿-凉干-偏凉偏湿-偏凉偏干的变化过程。从植硅体的角度经历了温和干旱-凉湿-暖湿-暖湿(具有变冷的趋势)-凉湿-偏凉偏干的变化过程。选取含量较高且具有典型环境指示意义的四种科属孢粉(云杉属、松属、禾本科、蒿属)与四种类型植硅体(扇型、长方型、棒型、尖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孢粉记录的气候与植硅体记录的气候特征总体趋势相同,但存在一定的差异。孢粉含量较为丰富的气候带与植硅体气候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反映的气候类型较为准确;当孢粉带中其他花粉含量很少,仅含有较多传播能力强、不具代表性的花粉(如松属)时,孢粉指示的气候环境准确性较低。而植硅体样品在整个黄土剖面中含量都较高,反应的气候特征较为准确,因而在孢粉含量较少的黄土高原,相较于孢粉而言,植硅体是较为有效的古气候研究手段。

著录项

  • 作者

    王盼丽;

  • 作者单位

    河北地质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地质大学;
  • 学科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振京,刘荣访;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黄土高原,古代气候,全新世纪,植硅体沉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