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固定与假体置换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
【6h】

内固定与假体置换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材料与方法

1.2结果

1.3典型病例

1.4讨论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 述:桡骨头骨折的临床治疗进展

2.1 生理解剖与功能

2.2 生物力学

2.3 损伤机制与分型

2.4 复合损伤及并发症

2.5 诊断

2.6 治疗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Hotchkiss改良Mason分型

附录B Broberg和Morrey评分

附录C VAS疼痛评分标准

附录D DASH上肢功能调查表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的改善、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和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人工假体置换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类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3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创伤科收治的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明确的诊断标准和统一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患者45例,根据医生建议和患者知情自愿原则选择手术方法来进行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人工假体置换组为试验组,共25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为对照组,共20例,其中微型钉板系统固定13例,微型螺钉固定7例。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每个病例至少随访4次。在不同观测时间点对患者的疼痛、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活动、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进行观察并收集数据,采用 Broberg和Morrey功能评分系统对肘关节整体功能进行评价,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分析得出客观的结果和结论。  结果:纳入初步设计49例,内固定组1例,置换组2例患者随访失败,未能获得完整评估数据,内固定组中1例术后3个月二期行假体置换,2例内固定患者均为钉板固定组。最终入选的45例随访平均15.21±2.02个月,获得完整数据并进入结果分析。1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伤口感染、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螺钉、钢板和假体等置入后未见排斥反应。内固定组中2例出现明显创伤性关节炎,2例术后1年X线检查发现异位骨化,5例肘关节不同程度僵硬。置换组中未见明显的创伤性关节炎及异位骨化现象,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磨损和变形,1例负重时肘部轻微疼痛,1例由于假体稍长而存在轻微关节僵硬。2疼痛方面:术后1个月置换组疼痛情况好于内固定组(P<0.05),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屈伸、旋转活动度方面:术后1、3、6、12个月置换组活动恢复情况均好于内固定组(P<0.05)。4提携角变化:术后1、3、6、12个月置换组患者提携角与健侧相比变化小,恢复好,优于内固定组(P<0.05)。5 DASH评估:术后6、12个月置换组患者伤肢的症状和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均强于内固定组(P<0.05)。6 Broberg-Morrey评分:术后1、3、6、12个月置换组评分高于内固定组(P<0.01),末次随访置换组优良率为96.0%,高于内固定组的70.0%,置换组恢复疗效好于内固定组(P<0.05)。7内固定组内比较:术后1、3个月单纯螺钉固定组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高于钉板系统固定组(P<0.05),6、12个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两种内固定方法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处理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时假体置换在缓解疼痛、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等多方面的近期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假体置换操作简便,能最大程度的恢复肘关节稳定性和获得更好的功能。若能实现桡骨头重建并恢复肘关节稳定性,也可选择内固定治疗,单纯螺钉固定与微型钉板系统固定各有其特点和优势,骨折块较大时可选择单纯螺钉固定,骨折块较小、较碎时钉板系统是更好的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