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剂量黄芪的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6h】

不同剂量黄芪的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排除标准

1.5 剔除病例标准

1.6 退出(脱落)病例标准

1.7 治疗方法

1.8观察指标

1.9 疗效评定标准

1.10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一般情况

2.2 3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2.3 3组间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2.4中医证候积分

2.5 经颅多普勒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治疗前后的收缩期峰值及平均血流速度数据对比

2.6 用药安全性观察

3 讨论

3.1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

3.2 祖国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3.3对中风病位的认识

3.4对中风分期的认识及治疗

4补阳还五汤的研究

4.1组方分析

4.2大剂量黄芪是补阳还五汤独树一帜之处

4.3补阳还五汤现代药理研究

5疗效分析

6 结论

7 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s Scale,NIHSS )

附录2

综述:脑梗死恢复期中西医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以不同剂量黄芪的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提供中医理论基础。  方法:  将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神经内科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住院或门诊病人共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入选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治疗A组33例和治疗B组29例,观察过程中有6例因失访、出现并发症及未按要求治疗等原因剔除病例,最终病例对照组32例、治疗A组30例和治疗B组28例。对照组应用脑梗死恢复期的二级预防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天一次,口服,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天睡前一次,口服,稳定斑块)。治疗A组应用脑梗死恢复期的二级预防常规治疗+黄芪剂量为30g的补阳还五汤(黄芪30g,当归12g,赤芍10g,地龙6g,川芎12g,桃仁10g,红花10g,水煎分2次早晚服,每次200ml)。治疗B组应用脑梗死恢复期的二级预防常规治疗+黄芪剂量为120g的补阳还五汤。疗程均为2月。结束治疗后观察三组的临床疗效,包括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及脑血管经颅多普勒(以下简称TCD)的大脑前、中、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  结果:  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3组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可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评分低于治疗A组,治疗A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B组120g黄芪的补阳还五汤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治疗A组。  2、中医证候积分:3组治疗前,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积分低于治疗A组,治疗A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3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降低,且治疗B组120黄芪的补阳还五汤中医证候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治疗A组。  3、3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TCD的ACA、MCA、P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的ACA、P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的M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ACA、MCA、P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120g黄芪的补阳还五汤能显著加快脑血管流速,从而改善脑血液循环。  结论:  不同剂量黄芪的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均有疗效,可不同程度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不同程度加快TCD的收缩期峰值及平均血流速度,改善脑血管循环,但以120g黄芪的补阳还五汤疗效最佳,值得临床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