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肠息肉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发病特点及发病因素相关性研究
【6h】

大肠息肉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发病特点及发病因素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临床病例资料的详细收集和统计分析,对大肠息肉某些相关的发病因素、发病特点,以及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进行探讨,以期对该病的临床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病人,结肠镜检査及病理诊断为大肠息肉的患者,详细收集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中医四诊资料,选择其中资料比较齐全的150例病例,釆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对大肠息肉诸多的影响因素和关联因素进行分析,寻找该病的发病因素和发病特点以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等,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结果:  1.大肠息肉患者男性多于女性,150例中男性102例,女性48例,男女比例为2.1:1,发病年龄中从16岁到89岁,平均(58±12.53)岁,发病最多的年龄段是岁40到60岁。  2.大肠息肉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发病率最高,其中以管状腺瘤发病率最高,有63例,占42%,其余从高到低依次为:炎症性息肉、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发生率最少,不同的病理类型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炎性息肉多发于中年人,错构瘤性息肉多发于青年。  3.大肠息肉以多发为主,统计107例,占78%,多发单发比例为2.57:1,把息肉大小分为a<0.5cm;0.5≦b<2.0cm;c≧2.0cm。其中以b组大肠息肉患者例数最多,有94例,占62.67%;其次为a<0.5cm组;c≧2.0cm组患者最少仅2例。发病部位以乙状结肠分布最为广泛,共有63例患者,占全部病例42%。其次为直肠、横结肠、降结肠、升结肠、回盲部、盲肠,饮酒是大肠息肉发病高危因素之一。  4.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型可分为湿郁肠腑证、湿热壅滞证、气滞血瘀证、脾胃虚弱证、肝肾阴虚证5种,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湿郁肠腑证(77.33%)>湿热壅滞证(11.33%)>脾胃虚弱证(5.33%)>气滞血瘀证(4%)>肝肾阴虚证(2%),根据统计分析提示五种不同中医证型大肠息肉患者在男女患者分布接近,中医证型与息肉发病部位分布无明显差异。不同中医证型在各年龄段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肝肾阴虚证多见于老年患者,瘀证较多见于中年患者。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经统计无相关性。  结论:大肠息肉以中老年男性患者发病最多,以乙状结肠及直肠多发,湿郁肠腑证分布最为广泛,占78.7%,远远超过了其他证型的分布,提示湿邪在大肠息肉患者中占有重要地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