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豁痰活血法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
【6h】

豁痰活血法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收集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辨证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3.2 中医诊断标准

1.3.3 中医辨证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包括不适应症或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评定标准

2.2.1 安全性观测

2.2.2 疗效性观测

2.2.3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

2.3 统计学处理

2.4 结果分析

2.4.1 癫痫发作频率比较

2.4.2 中医临床症状比较

2.4.3 脑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2.4.4 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3.1 癫痫的发病机制

3.1.1 神经递质的影响

3.1.2 离子通道的影响

3.1.3 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3.1.4 突触联系的影响

3.1.5 神经肽的影响

3.1.6 免疫因素的影响

3.1.7 遗传因素的影响

3.2 抗癫痫药物的发展简史

3.3 抗癫痫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影响

3.4 中医对癫痫的认识

3.5 中医药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

3.5.1 熄风涤痰法

3.5.2 清热豁痰法

3.5.3 健脾祛痰法

3.5.4 理气化痰法

3.5.5 豁痰活血法

3.6 中药复方抗痫煎剂的作用原理

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1 存在的问题

4.1.1 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副反应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4.1.2 研究中的不足

4.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以豁痰活血为治法的抗痫煎剂对具有痰瘀表现的原发性癫痫患者发作频率、中医临床症状及脑电图变化等方面的影响,明确抗痫煎剂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癫痫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方法:对2012年09月~2014年08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者住院部的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癫痫患者给予分组治疗后进行观察,对癫痫患者发作频率、中医临床症状、脑电图改变等方面的结果作出统计学分析。以上80例患者都是严格按照诊断、治疗标准的要求筛选后,收集的病例资料。将所有受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6.5±4.9岁;患病时间4个月至23年,平均患病时间为6±2.6年;其中部分性发作13例,全身性发作27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37.1±4.5岁;患病时间3个月至28年,平均患病时间为6.5±3.9年;其中部分性发作10例,全身性发作30例。治疗方法:治疗组:抗痫煎剂、常规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对照组:常规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经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收集数据,然后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和得出结论。  结果:80例受试患者,经治疗6个月后随访疗效结果,治疗组40例中癫痫痊愈10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观察组40例中癫痫痊愈7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两组临床结果进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癫痫中医临床症状综合比较,两组治疗前比较,组间对比进行X2检(P=0.616,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患者癫痫中医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比较,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癫痫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脑电图异常,治疗后两组患者脑电图改善情况,两组治疗结果进行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P<0.05),故认为治疗组在脑电图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结论:  (1)通过本课题的临床疗效观察对比后发现,抗痫煎剂联合抗痫药物(丙戊酸钠缓释片)和单纯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两种方法治疗原发性癫痫都具有一定的疗效。  (2)治疗组治疗原发性癫痫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原发性癫痫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脑电图等方面也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不良反应较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