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药线点灸疗法对气虚质亚健康人群体质调养效果的观察
【6h】

药线点灸疗法对气虚质亚健康人群体质调养效果的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 言

正 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分组

1.4 一般情况

1.5 调理方法

1.6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7 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气虚体质症状分级变化比较

2.2 两组调治前后CMI量表各项分差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躯体症状自评表分级变化比较

2.4 调理前后两组对体质的改善情况

3 讨论

3.1 亚健康

3.2 气虚体质

3.3 气虚体质与相关脏腑的关系

3.4 现代医学对气虚体质的认识

3.5 选穴依据

3.6 药线点灸疗法

3.7 雀啄灸疗法

4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个 人 简 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药线点灸疗法对气虚质亚健康人群体质调养的效果,为用药线点灸疗法对气虚质亚健康人群体质的调养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  方法:选择来自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体检中心、自愿参加体质辨识并符合气虚质的亚健康人群。按照体质辨识量表选择其中气虚体质的人群60例将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调理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将其中30例予以用药线点灸进行调理,其它30例予以雀啄灸进行对照研究。调理组(药线点灸组)及对照组(雀啄灸组)均每日灸1次,6天为1疗程,观察时间为4个疗程。并对比观察两组前、后气虚体质辨识标准症状分级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症状分级表以及总体疗效。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①气虚体质辨识标准症状:调理组(药线点灸组)治疗后,神疲乏力,少气或懒言,自汗等临床症状较前减轻,自身与调理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雀啄灸组)在观察后,神疲乏力,少气或懒言,自汗等症状也有所减轻,自身与调理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观察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气虚质临床症状程度方面,药线点灸组的效果较雀啄灸组显著。②康奈尔医学指数(CMI):药线点灸组和雀啄灸组调治前后CMI量表中躯体症状、心理健康总分及身心健康总分均有所下降,提示两种干预措施均可改善亚健康人群身心症状;但药线点灸组与雀啄灸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两组间调治前后SCL-90量表中躯体化因子、人际敏感化因子、抑郁因子、睡眠因子分差均较调理前下降;但药线点灸组与雀啄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疗效分析:4个疗程后,药线点灸组及雀啄灸组调治前后气虚质转化分均有所下降,提示灸法均可改善亚健康人群气虚体质。气虚质药线点灸组与雀啄灸组比较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气虚质药线点灸组与雀啄灸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⑤在整个调理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无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药线点灸疗法能显著改善气虚体质辨识标准症状,降低CMI量表中躯体、心理健康总分及身心健康总分均,同时也能降低SCL-90量表中躯体化因子分差、人际敏感化因子分差、抑郁因子分差、睡眠因子分差,从而达到改善气虚质亚健康人群体质的作用。虽然药线点灸组与雀啄灸组体质转化分分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药线点灸疗法在对气虚质亚健康人群所表现出来的少气懒言,声音低微,呼吸气短,神疲乏力,或有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容易感冒,或伴腹胀腹泻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雀啄灸。此外,该疗法具有取材方便、易于操作、经济实惠等优点,较雀啄灸更易于患者所接受。因此,药线点灸疗法不失为一种以其民族特色及地域特色的调治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方法,更适合基层医院、社区及边远地区与缺医少药地区使用和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