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众媒体对环境议题的建构——以《人民日报》对沙尘暴的报道为例
【6h】

大众媒体对环境议题的建构——以《人民日报》对沙尘暴的报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环境传播

1.2.2 环境报道

1.2.3 沙尘暴的环境报道

1.3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

第二章 科学认识沙尘暴

2.1 沙尘暴的概念

2.2 沙尘暴在我国时空上的分布

2.2.1 沙尘暴的空间分布

2.2.1 沙尘暴的时间分布

2.3 沙尘暴的危害与贡献

2.3.1 沙尘暴的危害

2.3.2 沙尘暴的贡献

2.4 沙尘暴的成因与防治

2.4.1 沙尘暴的成因

2.4.2 沙尘暴的防治

第三章 沙尘暴议题的传播方式

3.1 沙尘暴议题的新闻性

3.2 人民日报的报道

3.2.1 报道架构

3.2.2 报道模式

3.3 人民日报的报道困境

3.3.1 报道态度

3.3.2 最终困境

第四章 沙尘暴议题的发展

4.1 议题发源

4.1.1 历史上对沙尘暴的记载

4.1.2 人民日报上沙尘暴议题初现

4.2 议题的壮大

4.2.1 报道开始完善

4.2.2 沙尘暴议题趋于成熟

4.3 议题的成熟

4.3.1 报道数量趋于正常

4.3.2 沙尘暴议题渐趋稳定

结论

第五章 沙尘暴议题的话语

5.1 科学话语

5.2 官方话语

5.3 人类中心主义话语

5.4 灾难话语

5.5 北方中心话语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环境传播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虽然在国外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但是环境传播领域中的环境报道在我国早就展开,其研究也非常丰富。然而有些环境问题并没有进入媒体的视界,有些环境问题却经媒体报道成为热门的话题。沙尘暴就是媒体成功建构的一个环境议题。  建构主义不仅是一种有用的理论,而且还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本文就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选取了《人民日报》上对沙尘暴的所有报道进行分析。主要从议题的传播方式、议题的发展、议题本身三个方面展开。  纵观全局,人民日报多年来对沙尘暴的报道并不是以事件为中心的,主要采用“现象——策略”的报道模式,这就有效地避免了解释纷繁复杂的沙尘暴成因。同时,人民日报并没有给沙尘暴这一议题提供太多的版面进行详细、深入的报道,而是以消息为主。这是一个困境:环境议题需要深入的报道,却没有足够的版面。  在人民日报上,根据报道数量及持续性,将沙尘暴议题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93年至1999年为议题的起源阶段;2000年至2006年为议题的壮大阶段;2007年至2011年为议题的成熟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沙尘暴议题的内容各不相同,总体上来说是后期在前期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渐趋丰满。但是在报道数量上,经历了初期的很少,中期的高潮以及后期的平稳回归。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人民日报上沙尘暴议题已经基本成形,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话语:科学话语、官方话语、人类中心主义话语、灾难话语、北方中心话语。这些话语形态也同时反映出对沙尘暴认识的偏差。比如充满灾难的话语,舍弃了沙尘暴好的一面。这些都不利于受众正确认识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  当然,通过分析,得出最重要的结论就是:媒体对环境议题的报道是建构性的,这也就意味着媒体在报道环境议题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著录项

  • 作者

    蒋永峰;

  •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

  • 授予单位 兰州大学;
  • 学科 新闻传播学·传播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芳;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环境议题,建构主义,大众媒体;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