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
【6h】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化——理解、认同和信仰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化首先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理解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

二、马克思主义解答了时代课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化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和观点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一、马克思主义是人民性与真理性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是开放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化就是树立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认识和理想信念的统一

二、要在社会转型时期理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接、磨合和检验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对接

一、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对革命思潮的需要

二、革命思潮的传播与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磨合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会通

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超越

第三节中国革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检验

一、在中国革命经验教训中检验马克思主义

二、在对教条主义批判中升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第三章中国问题马克思主义化——应用、结合和发展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基础

一、国情变化是马克思主义应用中国化的基础

二、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推进的思想动力

第二节中国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发展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应对中国革命的伟大成果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应对中国改革问题的伟大实践成果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应对新世纪新问题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

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发展模式问题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丰富化——继承、完善和超越

第一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有继承马克思主义精髓才具有生命力

一、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二、社会的发展变化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实践中的完善和超越

一、尊重国情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二、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三、理想与现实辩证统一的和谐社会论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现实化——深化、开放和普及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渊源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发展线索与意义

第二节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需求

第三节对马克思主义的普及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涵义、意义及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实践需要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

三、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小结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仅指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马克思中国化的研究,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之间的关系展开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结合律与发展律,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规律和与时俱进、一脉相承的发展规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结合律融在发展律之中,发展律又支撑着结合律,两种规律相辅相成,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本论文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将结合律与发展律按照时间、空间和形式三个维度分解成五个层次,即马克思主义化——理解、认同和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接、磨合和检验;中国问题马克思主义化——应用、结合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丰富化——继承、完善和超越;马克思主义现实化——深化、开放和普及。通过这五个层次,来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实践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演进规律首先就是要揭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共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述都是具体时代、具体国家的产物,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科学抽象,将带有共性的一般内涵剥离出来,形成具有普遍真理的属性,来作为指导我们研究具体事物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科学理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化,而不是别的什么化,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守,那就不是马克思主义化了。所以,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和基本原理的坚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决条件。其次,马克思主义正因为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进步要素具有价值和学理上的相似性,才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接成为可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始就是首先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传统文化的对接和磨合,逐步使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然后通过具体实践来检验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从表象走向内容。第三,中国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只能通过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才能解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正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结合中国不同时期国情变化和社会发展需求所创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四,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需要而产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还会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属于过去,同样也要面对当代和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证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有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和超越马克思主义,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远保持活力和生机。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也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获得的最宝贵的政治与精神财富,更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决定了它的开放性,时代性是新世纪继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为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性和实效性,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回归普通民众,才能从实质上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中国人走进马克思主义(认识马克思主义),检验马克思主义,走出马克思主义(即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再回到马克思主义(即用实践经验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最终运用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型马克思主义去武装普通民众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历程的变迁,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掌握的质的飞跃。

著录项

  • 作者

    李兴平;

  •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

  • 授予单位 兰州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王维平;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3:34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