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研究
【6h】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 论

第一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进行社会教育的背景

1.1陕甘宁边区进行社会教育的原因

1.2陕甘宁边区进行社会教育的有利条件

第二章 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发展历程

2.1初步发展时期(1937年~1938年)

2.2迅速发展时期(1939年~1941年)

2.3调整巩固阶段(1942年~1945年)

第三章 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发展概况

3.1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方针政策

3.2组织发动和领导管理

3.3课程、教材、教学内容

3.4教学方法

3.5师资力量

3.6教育经费和教学设备

3.7组织形式

第四章 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特点及影响

4.1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特点

4.2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贡献

4.3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社会教育是抗战时期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根据边区教育文化落后、文盲众多的实际情况,在边区掀起社会教育运动。边区社会教育坚持文化启蒙同抗战、同社会、同生产相结合的方针,消除了群众中存在的封建迷信思想,解决了民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边区社会教育在实现扫盲教育的同时,对民众灌输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及中共所倡导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激励民众参与抗战,其终极目的是实现民众对中共政权及其各项政策的最大限度的认可。因此,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既是群众性的扫盲运动,又是中共在根据地进行的一场全面的政治动员,而后者显得更重要、更突出。   本文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进行深入考察,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边区社会教育兴起的背景。   第二部分概述了边区社会教育的发展进程。   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边区社会教育的发展概况。   第四部分分析了边区社会教育的特点和贡献,并总结了边区社会教育的经验和启示。

著录项

  • 作者

    谢飞;

  •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

  • 授予单位 兰州大学;
  • 学科 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克非;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