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
【6h】

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能值分析简述

第三章凉州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现状分析

第四章武威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

第五章主要结论、讨论及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如何正确分析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绿洲作为干旱区独有的地理景观,支撑着干旱区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并已成为我国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最主要领域。 武威绿洲是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最大的绿洲,而其凉州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甘肃省的“头号粮仓”。但同时也是甘肃省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中人口最多、密度最高、水资源最缺乏、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因而如何促进凉州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绿洲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级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与创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可以衡量和分析自然环境与人类经济关系的尺度。然而,以往采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更多的注重根据单项能值指标、从较短的时间尺度(如某一年份)来描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由于单项能值指标难以从整体上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全貌,不能更好的预测区域系统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对凉州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该系统各种生态流投入、产出及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能值使用强度、能值投资率和环境负载率等指标以及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能值评估。建立了1986-2005年凉州区农业系统能值分析的时间序列,弥补了静态能值分析的不足。通过一系列能值评估指标的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20年来凉州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总投入能和总产出能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农业投能以系统以外的工业辅助能投入为主,系统环境资源投能的绝对数也在增加,主要表现在对区域水资源的利用上;总产出能先以种植业产出能占绝对优势后逐渐变为农牧结合同时兼顾林业和渔业发展的能值产出形式。各项主要能值指标分析表明凉州区农业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发展在全国居于较好水平,系统远未达到高投入高产出状态,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20年来凉州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投入能值、人均能值,能值使用强度等指标曲线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可持续发展指数、环境负载率等重要指标不断下降,能值投入和产出效率增加幅度减慢。这不但反映了凉州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引进和利用外资、资源、技术和创新等方面存在的欠缺,同时也说明凉灿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降低,应该注意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增加系统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提高生态效益。 (3)根据能值理论,初级农产品的价值不但包括凝结在其中的人类劳动,还包括环境资源的价值,在市场上出售时,购买者只支付人类劳动所付出的代价,而不支付环境代价,故出售方所得货币折合成能值的话,其量远低于原始资源产品所含的能值量。凉州区农产品数量大,除了满足农民自身的生活需要外,绝大部分产品以初级产品的形式流向市场,农产品二次升值少,所以凉州区农产品应进行深加工,实现二次升值。这样,不但能避免直接出售造成的能值损失,而且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4)能值分析把环境资源的价值定量化,从而阐明自然环境资源与经济的本质关系,这是以往单纯的能量分析和经济分析所不能达到的,这对改变人们长期以来认为环境资源不是劳动产品因而没有价值的不正确观念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研究武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问题更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