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财政可持续性研究—基于1987-2016年经验分析
【6h】

中国财政可持续性研究—基于1987-2016年经验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基本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基本理论

第3章 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状况的基本分析

3.1 我国财政赤字状况分析

3.2 我国国债状况分析

第4章 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实证分析

4.1 财政可持续性检验

4.2财政反应函数的构建与检验

4.3实证结果

第5章 未来影响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因素分析

5.1 经济因素

5.2 政策因素

5.3制度因素

第6章 结论及对策

6.1 结论

6.2 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财政可持续性研究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将加强财政可持续性提升到战略高度,具体而言是“完善财政可持续发展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修正不可持续的支出政策,调整无效和低效支出,腾退重复和错位支出。建立库款管理与转移支付资金调度挂钩机制。创新财政支出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提供,使财政支出保持在合理水平,将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提出财政可持续性源于国际国内两方面原因。国际方面,2012年的“欧债危机”对欧元区国家的影响巨大,众多经济发展稳健的经济体的主权信用评级纷纷遭到国际评级机构的下调,这使得财政可持续问题成为全球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也给我国政府敲响了警钟。国内方面,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财政格局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最明显的表现为财政收入增速急剧下滑、财政支出逆势上扬,支出刚性增长格局日趋强化,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财政风险加剧。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迫切需要政府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建立有利于财政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财政制度。基于此,研究财政可持续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从界定财政可持续性的相关概念入手,首先明确了财政可持续性的内涵,并且对债务可持续性、财政风险、公共财政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跨期预算约束理论和Bohn理论(1998,2005)等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说明。其次运用直观相对指标,对我国1987年-2016年的财政运行状况进行了考量,对我国在此期间的财政可持续性状况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赤字率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客观,可控的水平内,引发财政赤字风险可能性较小;财政本身的可持续性不够理想,政府通过借债促进济发展的可能性比较大,财政本身的可持续性应该受到关注。在国债状况分析中,选用了国债负担率、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三个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债负担率处于低位水平,还有发展的余地;但我国国家层面的债务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处在一个危险的区域,这表明财政支出中过多依赖国债收入,相比之下财政收入基础薄弱,同时政府有相当一部分支出是用来偿还债务的,我国国债的偿债能力有待提高。接着本文又进行了实证分析,从政府跨期预算约束的理论入手,通过实证检验的方法,对我国1987年-2016年期间的财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987年-2016年我国财政具有弱可持续性,且我国财政收支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二者具有显著的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为我国今后增强我国的财政可持续性提供了思路。即政府应同时从财政收支两方面着手采取措施,使我国财政由“弱”可持续性向“强”可持续性转变。同时本文根据Bohn(2005)理论构建财政反应函数,表明我国经济处于动态无效,且财政反馈系数为正数,这说明未来继续实行赤字财政政策不会破坏财政的可持续性。最后本文分析了未来影响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三大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