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国家理论及其对我国现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6h】

马克思国家理论及其对我国现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形成

2.1 马克思国家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2.2 马克思国家理论形成的历史进程

2.3 马克思国家理论形成的理论追溯

2.3.1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是马克思国家理论形成的重要理论素材

2.3.2 对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批判是马克思国家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

第3章 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基本内容

3.1 国家的本质

3.2 国家的职能

3.3 国家的消亡

3.4 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第4章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现状分析

4.1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变化: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

4.2 国内社会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

4.2.1 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4.2.2 社会组织发展缓慢

4.2.3 法制保障不够有力

4.2.4 利益诉求渠道不畅

第5章 马克思国家理论对当前社会治理的现实意义

5.1 马克思的国家消亡理论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启示

5.2 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对于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启示

5.3 马克思的国家职能理论对于健全社会治理法律环境的启示

5.4 马克思的国家本质理论对于拓展公民利益诉求渠道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急剧变化,公众利益诉求日渐增多,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开始出现,传统社会管理手段已经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面对新的历史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把社会治理纳入到全面改革的总目标。提高现代社会治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形成科学的社会治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治理是社会主体在国家引导下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分析、决策和解决过程中,在减轻政府工作压力的同时,增强政府的社会认同。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治理思想,是解决我国当前社会治理问题重要的理论资源。文章首先梳理了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形成过程,揭示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者和黑格尔的双重扬弃,空想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国家从专政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的思想、黑格尔关于同业公会是国家与市民社会联系纽带的思想,对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接着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基于市民社会是国家前提的主张,提出了国家本质论、国家职能论、国家消亡论和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理论,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不仅对于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具有作用,同时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也具有重要意义。由此,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国家职能转变滞后的挑战、社会组织发展缓慢的挑战、法律保障不够有力的挑战以及利益诉求渠道不畅的挑战。文章最后阐释了马克思国家理论对我国社会治理的几点启示,包括马克思国家消亡理论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启示,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对于健全社会治理法律环境的启示,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对于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的启示,马克思国家本质理论对于拓展公民利益诉求途径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