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就业视阈下的劳动观教育研究
【6h】

大学生就业视阈下的劳动观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选题来源

2.选题研究综述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1.研究创新点

2.研究方法

二、劳动观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解读

(一)劳动观教育理论溯源

1.劳动与劳动观

2.劳动观教育基本理论解析

(二)劳动观教育与当代大学生就业实践的相关性分析

1.劳动观教育有利于形成正确“三观”指导就业

2.劳动观教育有利于完善大学生就业素质

三、大学生劳动观缺失现象调查研究

(一)近15年我国大学生劳动就业走势基本情况

(二)大学生劳动观缺失问题实证调查

1.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劳动观缺失现象

2.大学生择业中劳动观缺失现象

3.大学生就业中劳动观缺失现象

四、大学生劳动观缺失状况原因分析

(一)社会转型对大学生劳动观的影响

1.价值多元化对大学生劳动观的影响

2.不良舆论炒作对大学生劳动观的影响

3.物质生活富余对大学生劳动观的影响

(二)学校劳动观教育的欠缺

1.教学理念上弱化和忽视劳动观教育

2.教学管理中缺乏科学运行机制

3.教学评价中缺乏全面及时考核

4.教学实践中劳动观教育时代色彩不强

(三)家庭劳动观教育的偏颇

1.轻视体力劳动的传统观念

2.重视智育的家庭培养观念

3.家庭溺爱导致家庭劳动观教育失范

(四)大学生劳动观教育自觉性的缺乏

五、强化劳动观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思路与对策

(一)社会层面

1.加强社会主义劳动观教育理论建设

2.搭建劳动观教育制度平台

3.营造大学生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高校教育层面

1.突出社会主义劳动观教育重要地位

2.建立劳动观教育目标层次

3.细化劳动观教育内容

4.完善劳动观教育制度

(三)家庭教育层面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2.培养家庭劳动习惯

(四)大学生自我认知层面

1.增强劳动观教育自觉性积极参与就业

2.提高劳动创新意识实现自主创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大学生劳动观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一览表

展开▼

摘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的重大问题。近十余年来,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政策制度改革、人才市场供求预测与分析、就业指导、就业心理辅导等研究都取得可喜成绩。但对劳动观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研究,迄今为止系统性的论述相对较少,且主要局限于认识及观点的论述。基于此,在学习、研究和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以下五部分对此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绪论。阐明选题来源,梳理相关文献综述,阐述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的创新点,确定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劳动观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解读。从劳动、劳动观内涵着手,解析劳动观教育基本理论,探究劳动观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实践的相关性,明确劳动观教育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三观”,进而通过“三观”指导就业,阐明正确的劳动观教育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就业素质。   第三部分:大学生劳动观缺失现象调查研究。首先,通过近15年我国大学生劳动就业走势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有业不就”的新变化。其次,归纳大学生劳动观缺失现象。   第四部分:大学生劳动观缺失的原因分析。从社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自我认知四个方面分析劳动观缺失的原因。   第五部分:强化劳动观教育伲进大学生就业的思路与对策。其一,宏观层面,通过理论建设、制度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劳动观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二,中观层面,一是加强高校劳动观教育力度,强化大学生就业能力。二是加强家庭教育,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注意培养大学生劳动习惯。其三,微观层面,提高大学生劳动观教育自觉性,调动其从择业到就业直至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