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命周期视角下机械制造业所得税税负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6h】

生命周期视角下机械制造业所得税税负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1.2.2所得税税收负担

1.2.3文献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及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制造业

2.1.2 税收负担

2.2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2.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2.2.2 企业生命周期划分

2.3 税收负担相关理论

2.3.1 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2.3.2 最优所得税理论

2.3.3 我国所得税法

2.4 研究假设

2.5 本章小结

3税收负担现状

3.1制造业发展情况

3.1.1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3.1.2 国外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

3.2总体税负现状

3.3 机械制造业税负现状

3.4 本章小结

4不同生命周期机械制造业所得税税负测算分析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2 研究设计

4.2.1 控制变量选取

4.2.2所得税税负指标设计

4.2.3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生命周期的划分

4.3 描述性分析

4.4 ETRs 测算分析

4.4.1 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 ETRs 总体情况分析

4.4.2 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 ETRs 不同区间测算分析

4.4.3 不同生命阶段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 ETRs 测算分析

4.5 企业生命周期划分稳健性检验

4.6本章小结

5不同生命周期下机械制造业所得税税负实证分析

5.1数据来源

5.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5.3 描述性分析

5.4相关性检验

5.5 机械制造业 ETRs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6本章小结

6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在我国经济发展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之后,制造业的发展问题逐渐暴露出来。2014-2019年,我国制造业PMI指数均高于49%,平均水平在50%上下浮动。导致我国制造业PMI指数浮动的原因除了企业自身的微观原因,国家的政策也是影响制造业PMI指数上下波动的重要原因。十八大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是制造业转型的利好措施。将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细节措施,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2008年—2018年第二产业税收收入占全国税收收入40%以上,制造业税收收入占第二产业税收收入70%左右,机械制造业税收收入占制造业税收收入的比重维持在24%至29%之间,占比最高,而机械制造业企业所得税占机械制造业税收收入25%左右。机械制造行业的所得税税负相较于其他制造业细分行业税负较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在参考2014-2018现金流量组合的前提下对2015-2017年的上市公司进行企业生命周期划分后,对机械制造行业上市公司实际所得税税负率ETRs进行测算分析,同时分析相同因素在不同生命周期的影响差异。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研究制造业的细分行业的实际所得税税负,同时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实际所得税税负的影响因素的作用差异进行了回归分析。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搭建全文的框架。第二部分介绍本文需要的理论基础,并提出本文的两个研究假设:H1当机械制造业企业步入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时,其实际所得税税负率(ETRs)不同,H2影响实际所得税税负的因素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的作用程度不同。第三部分统计整理了国家口径的制造业和机械制造业现状和第二产业、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的税负情况。第四部分利用企业披露的财务数据对机械制造业实际所得税税负(ETRs)进行测算分析,第五部分在第四部分的基础上进行三次多元回归分析,以验证H2,第六部分总结了第四、五部分的研究结果,并提出政策建议。  经过测算和实证分析后,本文发现:首先,机械制造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实际所得税税负率低于行业法定税率25%。但是机械制造业的税负比制造业下其他行业税负重。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发现,机械制造行业上市公司实际所得税税负在衰退期最重,细分后发现不同阶段的国有控股机械制造业和非国有控股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税负存在差异,不同区域间的实际所得税税负也存在差异。机械制造行业所得税税负的影响因素在不同阶段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结合上述发现,本文拟从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支持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从政府层面来看。第一,加大针对企业研发的税收优惠力度,企业自主进行的产品研发可以使用相关的减免税政策。第二,各地政府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考虑将针对小微企业出台的减半优惠作为一项长期执行的优惠政策。第三,国家可以适当地扩大机械制造业企业成本中允许税前扣除的项目范围。第四,持续完善“税改费”。最后,将现有管理机制融合精简,适当放宽机械制造业开展服务业的准入条件。  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首先,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最主要的是要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其次,加强机械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互动融合,搭建“互联网+”平台。第三,机械制造业企业在转型时必须调整相应的组织功能,健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从金融支持来看,首先,金融机构应加快健全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其次,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鼓励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支持力度;再次,发挥保险市场的作用,鼓励保险公司推出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