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进兔颅骨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6h】

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进兔颅骨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实验一 兔颅骨临界性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实验二 A-PRF诱导新生骨的大体观察和X线检查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实验三 A-PRF诱导新生骨的Micro-CT测量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实验四 A-PRF诱导新生骨的组织学观察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参考文献

致谢

生长因子在骨再生修复中的作用研究 综述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兔颅骨的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dvanced-Platelet-rich fibrin,A-PRF)骨诱导模型,观察A-PRF成骨效果,探讨A-PRF诱导骨再生过程中诱导新生骨的微观结构和组织学特点,评价A-PRF修复骨缺损的特点,为A-PRF在诱导骨再生及颌骨重建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参考。  方法:标准实验动物日本大耳兔30只随机分为A-PRF组和空白组各15只,在兔颅骨骨中缝两侧均制造一个6.0 mm的全层洞穿性骨缺损,A-PRF组植入A-PRF膜,空白组不填入任何材料,术后当日、2周、4周、8周、12周术区行大体观察后分别处死实验动物,取下术区骨标本行X线检查、Micro-CT分析、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结果:30只实验动物手术顺利完成,愈合良好,成功建立兔颅骨的A-PRF骨诱导模型,术区观察见A-PRF组A-PRF膜随着新生骨的增加而逐渐减少,A-PRF膜术后8周后消失,新生骨术后4周后形成明显,术后8周后逐渐成熟与周围骨同。空白组骨缺损区边界清楚,随着时间的延长,软组织逐渐长入骨缺损区,至术后12周,未见明显新骨形成。  X线观察可见:术后当日骨缺损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A-PRF组的骨缺损边缘逐渐模糊,呈现白色高密度影,且呈向心性生长态势。空白组至术后8周骨缺损边缘雾化,术后12周骨缺损边缘见少量白色高密度影。  Micro-CT测量分析:A-PRF组术后当日骨缺损内未见骨小梁生成,术后2周边缘见少量新骨形成,随着时间的延长,骨小梁逐渐清晰可见且排列规律,术后12周时与周围正常骨小梁接近。空白组术后12周时仍然清晰可见骨缺损区,呈低密度影像,骨小梁极少。统计分析BV/TV、Tb.N、Tb.Th、Tb.Sp参数可得出同一时间节点实验组与空白组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HE染色:A-PRF组术后当日骨缺损区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结构,术后2周,骨缺损区见一种接近骨组织的物质形成,术后4周骨缺损区见新生的骨小梁,术后8周、12周骨缺损区见少量新生骨组织中形成骨髓腔和骨髓。空白组:术后当日骨组织见未见任何物质。术后2周见少量纤维结蹄组织长入,术后4周纤维结蹄组织增多,仍未见新骨形成,术后8周见少量骨细胞游离期间,未见新骨形成,术后12周见少量新骨形成,骨小梁细小,未见骨髓腔和骨髓。  Masson染色:A-PRF组和空白组均成红-蓝相间,A-PRF组在术后各时间节点较空白组红染区域更多,更广。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RANKL、OPG免疫组织化学平均光密度分析结果显示:A-PRF组RANKL表达术后当日至术后2周释放较平稳,术后2周后逐渐增多,至术后12周时仍成上升趋势,同一时间节点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OPG表达在术后当日释放逐渐增多,8周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同一时间节点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空白组RANKL、OPG表达均在术后8周后表达增多,至观察期结束,表达仍成上升趋势。  结论:1.本实验通过制备兔颅骨的临界性骨缺损,成功建立兔颅骨的A-PRF骨诱导模型。2.A-PRF可诱导新生骨形成。3.A-PRF在修复骨缺损的过程中,大体观察、X线影像和Micro-CT测量分析均表现为向心性成骨态势。4.A-PRF在体内的完全降解时间约为4周至8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