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层螺旋CT口服低张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6h】

多层螺旋CT口服低张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三种不同中性对比剂MSCTE的小肠扩张效果的对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MSCTE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图像分析和诊断标准

1.4 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多层螺旋CT口服低张小肠造影研究新进展 综述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对多层螺旋CT口服低张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三种不同中性对比剂MSCTE小肠扩张效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比较临床怀疑小肠疾病患者口服三种不同中性对比剂小肠扩张程度的差异性,为临床口服低张小肠造影选择合适的对比剂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我院临床怀疑小肠疾病且无明确肠梗阻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三组口服三种不同的中性对比剂,其中2.5%等渗甘露醇组、纯牛奶组、纯净水组各20例。60例患者均行CT增强双期扫描,所有数据建薄后导入后台独立工作站进行图像三维后重组,然后采用盲法原则经过两位具有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分析重组图像,判断全组小肠及各段小肠扩张程度,最后对所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全组小肠整体扩张程度比较:三组有统计学差异,等渗甘露醇组扩张程度最好,与纯牛奶组及纯水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纯牛奶组与纯净水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各段小肠比较:回肠扩张效果最好,空肠其次,十二指肠扩张效果稍差。  结论:2.5%等渗甘露醇扩张小肠肠管效果最好,更利于发现小肠病变,可推荐临床怀疑小肠疾病患者口服2.5%等渗甘露醇行多层螺旋CT检查。  第二部分:MSCTE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口服低张小肠造影(MSCTE)对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消化内科及胃肠外科临床诊断怀疑小肠疾病并符合本研究纳入条件的患者共98例,CT扫描前按要求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1000~1500ml,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轴位连续增强双期扫描,通过横断位、冠矢状位重建及曲面重组、血管成像技术观察是否有小肠病变,若有小肠病变应进一步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强化特点、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远处转移情况,最后将MSCTE诊断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作对照分析。  结果:本研究98例患者中,53例患者MSCTE诊断发现有小肠疾病,没有发现小肠病变者共45例,而最终临床诊断共58例有小肠病变,40例无小肠病变。MSCTE诊断共漏诊5例,其中包括空肠腺癌1例、腹型过敏性紫癜1例、肠结石1例、小肠血管畸形2例,误诊2例,包括空肠腺癌误诊为淋巴瘤1例、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为肠结核1例。本研究中MSCTE诊断小肠疾病的灵敏度为91.38%(53/58),特异度为100%(40/40),阳性预测值为100%(53/53),阴性预测值为88.89%(40/45),诊断正确率为92.86%((51+40)/98)。58例小肠病变中,肿瘤性病变共26例,其中腺癌13例,发生于十二指肠3例,2例表现为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起始部管壁环形增厚,增强轻中度强化,肠腔轻度狭窄,1例表现为十二指肠降段突向腔内的软组织结节影,增强明显均匀强化,3例均未引起近段肠梗阻征象;发生于空肠5例,位于空肠近端2例,1例表现为腔内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增强明显均匀强化,1例表现为肠壁明显增厚伴异常强化,2例均引起十二指肠梗阻扩张,位于空肠中远段2例,1例为绒毛状腺瘤恶变为粘液腺癌,表现为空肠远段腔内较大分叶状肿块影,同时可见近段肠管内胶囊内镜滞留,1例表现为空肠壁不规则增厚伴肠腔扩张,MSCTE误诊为小肠淋巴瘤,1例MSCTE漏诊;发生于回肠(包括回盲部)共5例,2例表现为回肠壁局限性环形增厚,3例为回盲部肿块影,其中1例侵犯升结肠并引起低位小肠梗阻。小肠淋巴瘤4例,均表现为较长范围的肠壁环形增厚、肠腔不狭窄,2例可见腹腔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增大。小肠间质瘤6例,其中3例表现为腔内均匀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影(最大径<5cm),边界较清晰,动脉期其内可见多发血管影,3例表现为较大囊实性肿块影,其内见较多液化坏死及气体影。小肠脂肪瘤3例,均表现为小肠内多发结节状脂肪密度影。小肠炎症性病变共24例,其中克罗恩病4例,均表现为空回肠多节段性肠壁增厚伴肠壁强化,一例伴有腹腔脓肿形成并侵犯右腹直肌,一例伴有肠系膜多发小脓肿及肛周脓肿形成;溃疡性结肠炎3例,2例表现为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黏膜异常强化,肌层水肿,浆膜层模糊不清,1例表现为全结肠连续性肠壁增厚并异常强化,肠系膜增厚且明显强化;肠结核7例,3例表现为广泛腹膜、系膜增厚呈“腹茧症”,小肠被聚集且肠壁弥漫性增厚,腹腔多发淋巴结增大,环形强化,4例表现为回肠末端、回盲部肠壁增厚、异常强化,腹腔积液,腹膜增厚;腹型过敏性紫癜5例,3例表现为小肠节段性肠粘膜增粗、明显强化,肠腔未见狭窄,其中1例合并盆腔积液,1例表现为回盲部及回肠末端肠壁增厚,腹腔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增大,腹膜增厚,MSCTE误诊为肠结核,1例MSCTE漏诊。一般炎症性疾病5例。肠结石1例,MSCTE漏诊。肠系膜血管病变7例,包括肠系膜扭转2例,均不伴有肠壁缺血坏死,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血栓2例,较长范围小肠壁缺血坏死,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节段性小肠壁水肿增厚,小肠血管畸形2例,MSCTE漏诊。  结论:小肠肿瘤性病变、炎症性病变及血管性病变等在MSCTE上具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MSCTE能全面展示小肠腔内外病变、肠系膜、系膜血管及其他脏器情况,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著录项

  • 作者

    李操;

  • 作者单位

    西南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医科大学;
  • 学科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唐光才;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小肠疾病,造影诊断,体层摄影术,多层螺旋CT;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