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玻璃体腔与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对非感染性后葡萄膜炎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6h】

玻璃体腔与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对非感染性后葡萄膜炎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

2 主要药品

3 主要仪器

4 方法

结果

1 视力变化

2 脉络膜厚度变化

3 黄斑水肿和黄斑前膜

4 典型病例

4 眼压变化

讨论

1 三组不同给药方式对非感染性后葡萄膜炎视力的恢复效果

2 不同治疗方式对非感染性后葡萄膜炎MCT的治疗效果

3 不同治疗方式对非感染性后葡萄膜炎黄斑水肿的恢复效果及远期黄斑前膜的发生率

4 不同治疗方式对非感染性后葡萄膜炎眼压的影响

5 用药剂量的讨论

6 EDI-OCT的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非感染性后葡萄膜炎的治疗方法研究新进展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以及口服(PO)糖皮质激素三种不同治疗方式对非感染性后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如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眼压,黄斑水肿变化,黄斑前膜及白内障的发生率,评价不同治疗方式的优缺点。  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非感染性后葡萄膜炎患者67例(75眼)分为三组:A组为IVTA组22例(25眼),其中黄斑水肿(ME)患者13眼;B组接受后Tenon囊下注射TA,包含患者22例(25眼),其中黄斑水肿12眼;C组为口服治疗组23例(25眼),其中黄斑水肿11眼。收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一周、一月、三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区脉络膜厚度(MCT)、眼压(IOP)、黄斑前膜和黄斑水肿变化。对其中BCVA、MCT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随访至第三月所有患者中74眼(98.67%)视力明显提高、MCT明显变薄,36眼(100%)黄斑水肿消退。玻璃体腔注射组22例(25眼)治疗前视力为1.31±0.43logMAR,MCT为454.91±46.60um;治疗一周后视力平均变化值为0.66±0.24logMAR;MCT平均变薄94.47±50.76um,12眼(91.67%)黄斑水肿明显消退。治疗一月时视力平均变化0.94±0.32logMAR; MCT平均变薄171.81±60.83um,未见黄斑水肿患者;治疗三月时视力平均变化1.11±0.35logMAR,MCT平均变薄186.19±51.99um,未见黄斑水肿患者,无高眼压发生。后Tenon囊注射组22例(25眼)治疗前视力为0.96±0.56logMAR,MCT为408.33±62.25um;治疗一周后视力平均变化0.37±0.26logMAR,MCT平均变薄65.75±51.37um,9眼(75.00%)黄斑水肿明显消退;治疗一月时视力平均变化0.66±0.45logMAR,MCT平均变薄126.49±74.23um,未见黄斑水肿患者;治疗三月时视力平均变化0.78±0.49logMAR,MCT平均变薄145.14±61.69um,未见黄斑水肿患者;发生高眼压2例,但药物控制良好。口服组23例(25眼)治疗前视力为0.86±0.44logMAR,MCT为417.56±80.90um;治疗第一周后BCVA平均变化0.25±0.19logMAR,MCT平均变薄46.08±28.15um,其中5眼(45.45%)黄斑水肿明显消退;治疗一月时视力平均变化0.48±0.24logMAR,MCT平均变薄102.56±46.04um,9眼(81.81%)黄斑水肿明显消退;治疗三月时视力平均变化0.72±0.33logMAR,MCT平均变薄155.41±58.72um,未见黄斑水肿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高眼压,1眼(4%)发生黄斑前膜且视力无明显改善。治疗第一周黄斑水肿变化的行×列表,卡方检验分析x20.05,2=5.99,p<0.05,认为三种途径对黄斑水肿的临床治疗效果不同。Ⅳ组效果最佳,其次为后Tenon囊下治疗组,最后为口服治疗组。对治疗第一周、一月、第三月患者视力和MCT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均满足方差齐性,治疗第一周、一月、三月三组视力和MCT变化从大到小依次为玻璃体腔注射组、后Tenon囊注射治疗组、口服治疗组。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组及后Tenon囊下注射治疗组在第一周视力提高程度、MCT降低程度及黄斑水肿缓解率较口服治疗组具有明显优势。治疗第一周、第一月、第三月三组视力和MCT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变化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IVTA组、后Tenon囊注射治疗组、PO组。IVTA组及后Tenon囊下注射治疗组早期疗效明显优于口服治疗组,迅速缓解炎症,患者黄斑水肿很快消退,BCVA明显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一些无明确禁忌的患者采取局部治疗可以迅速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口服给药起效相对较慢,偶有发生黄斑前膜的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