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巢湖流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
【6h】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巢湖流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概述

2.1.1 土地集约利用内涵

2.1.2 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理论

2.1.3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综述

2.2 新型城镇化研究概述

2.2.1 城镇化的概念

2.2.2 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

2.2.3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意义

2.3 新型城镇化对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

2.3.1 土地集约利用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2.3.2 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良好契机

2.3.3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应因地制宜

第3章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

3.1 技术路线及资料收集

3.1.1 技术路线

3.1.2 基础资料收集与调研

3.2 定性评价方法

3.2.1 定性评价思路

3.2.2 脱钩弹性评价模型

3.3 定量评价方法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3.2.3 评价指标现状值计算

3.2.4 评价指标理想值确定

3.2.5 评价指标标准化

3.2.6 评价集约度计算

第4章 巢湖流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4.1 巢湖流域概况

4.1.1 巢湖流域区位与自然环境概况

4.1.2 巢湖流域经济发展概况

4.2 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现状

4.2.1 土地资源特点分析

4.2.2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4.3 巢湖流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4.3.1 定性评价

4.3.2 定量评价

4.4 巢湖流域土地利用分布特点和问题

4.4.1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特点及规律

4.4.2 存在问题

第5章 政策调控建议

5.1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5.1.1 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以及城中村与旧城改造工程

5.1.2 建立规范化流转制度,推动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上市

5.2 完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调控机制

5.2.1 推进土地管理监督与考核长效机制

5.2.2 强化研究成果应用,发挥土地调控作用

5.2.3 做好相关标准规范的衔接

5.3 建设信息化的土地交易平台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但是人均资源匮乏,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引发了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约4%的城镇土地被闲置,其实被低效利用的约占40%。随着未来十年我国将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过去传统粗放的“旧城镇化模式”将产生一系列问题,带来成本浪费、产业升级迟滞等风险,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才能更好的契合当前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巢湖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保护区之一,是安徽省会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域,同时该区域同时是重点开发区和生态功能区,因此是区域土地资源配置中矛盾非常突出的区域之一。
  本研究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背景,结合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的特点,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巢湖流域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并对巢湖流域的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得出目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存在问题,最后针对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调控建议。
  在定性评价中,从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脱钩弹性方面分别对巢湖流域各区县市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进行划分,结果显示:四个合肥市辖区和肥西县、居巢区呈集约扩张型,其他几个县区呈低效扩张型。在定量评价中,庐阳区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最高,属于土地利用类型Ⅰ;蜀山区、瑶海区和包河区属于土地利用类型Ⅱ;肥西县、庐江县和肥东县处于第三梯队,属于土地利用类型Ⅲ;居巢区、长丰县、舒城县、无为县、和县和含山县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最低,属于土地利用类型Ⅳ。
  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推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完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调控机制、建设信息化的土地交易平台是目前巢湖流域土地集约利用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事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