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协同创新与区域创新绩效——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6h】

协同创新与区域创新绩效——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经济在整体上实现了巨大发展,与此同时,这种以要素驱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导致了资源过度消耗。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愈发暴露出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推进要素驱动增长向创新驱动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但区域发展存在较严重的不均衡问题。因此,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研究区域内部各主体及不同区域间协同创新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以提升创新效率,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首先概述了协同创新实现途径和特征以及区域创新绩效测算方面的现状,然后研究了有关协同创新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的文献,在此基础上对文献进行了述评,明确了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其次,通过梳理区域创新系统相关理论和协同创新内涵,构建了区域协同创新理论分析模型。第三,根据指标体系构建三原则,确定了省际创新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和省际创新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分别采用欧式距离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了创新协同度和省际创新绩效,并对测度结果做了简要分析。第四,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基于构建的以地理、绩效和经济三种距离为基础的单一和综合距离两类空间权重矩阵,检验分析了协同创新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  实证研究表明:第一,区域内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系统中,企业与其他组织的协同作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不稳定,从长期来看,政府与企业的协同能够促进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政企协同度每提高1%,区域创新绩效会相应提升5.906%;企业相互之间的协同却会抑制区域创新绩效的增长,当企业之间的创新协同度提高1%时,区域创新绩效反而会降低0.665%,但这种负面作用小于政企合作带来的正面影响,即整体上来看,区域内的协同创新有利于地区创新绩效的提升。第二,区域间的协同创新作用显著,但不同的距离参数所产生的影响大小不同,基于地理距离参数的空间协同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大,经济距离次之,即地理距离仍是影响协同效应空间传播的最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经济距离在这一过程中也占有一定地位。第三,综合距离空间权重矩阵更加合理全面地解释了协同创新过程中蕴含的空间效应,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的综合作用比二者中的任何一个都更大程度的提升了区域创新绩效,空间效应系数值表现为0.524。第四,区域创新绩效还受到地区教育投入力度、地区网络信息化程度、地区研发人员密度和地区技术市场化程度的显著影响,在影响方向上,前三者为正向,第四者为负向;在影响程度上,四个控制变量从大到小的排列依次为,地区教育投入力度、地区研发人员密度、地区技术市场化程度和地区网络信息化程度,即当这四者分别单独提升1%时,区域创新绩效将分别提升3.225倍、提升1.038倍、降低1.021倍和提升0.066倍。  最后,在得出主要结论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建议后,对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加以说明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著录项

  • 作者

    葛姗姗;

  •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
  • 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小雪,夏日;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区域经济,创新绩效,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