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滨水区植物景观分析与调控———以合肥市滨湖新区为例
【6h】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滨水区植物景观分析与调控———以合肥市滨湖新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来源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4研究框架体系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1城市化

2.2城市滨水区

2.3滨水植物

第三章 合肥滨湖新区滨水区景观现状概况

3.1合肥市滨湖新区概况

3.2滨湖新区现状植物物种分析

3.3滨湖新区水体分类及其景观现状

3.4滨湖新区滨水区植物现状分析

3.5滨湖新区现状问题

第四章 滨水植物与滨水区景观要素分析

4.1滨水景观空间分类及其植物配置

4.2滨水驳岸分类及其植物配置

4.3滨水岸线分类及其植物配置

4.4滨水道路分类及其植物配植

4.5滨水建筑分类及其植物配置

第五章 合肥市滨湖新区滨水区植物景观调控

5.1滨水区植物景观宏观调控

5.2滨水区植物景观微观调控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开始重视植物景观对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植物造景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而随着公众对旅游、游憩、休闲等需求的上升,国内呈现出对城市滨水区开发的热潮。由此,滨水区植物造景成为现今学者研究的重点方向,滨水区在现代城市景观中已然成为了重要的一部分。植物对改善城市景观格局、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品质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前提下,通过对合肥市滨湖新区滨水区实地调研,运用国内外已有的关于快速城市化、滨水区、滨水植物和植物造景相关的知识理论,分析研究国内外滨水区开发、滨水植物和植物配置的实例,得出适宜于国内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的配置方式,为滨湖新区滨水区植物造景提供优化指导。  本文分析研究了合肥市滨湖新区内的滨水区景观概况,将滨水区分为湖泊、河流、湿地、池塘四大部分进行典型性分析,同时解析滨水植物与空间、地形、驳岸、道路、建筑五大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得出了滨湖新区滨水区景观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滨湖新区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植物的优化改造,对快速城市化下的合肥市滨湖新区提出了优化调控意见。宏观上提出“格网式+点状式+楔形带状式+生态元素”的布局形态,通过植物的种植修复形成“点—线—面—网”的绿地空间格局,构成稳定的城市网络结构;通过植物打破城市道路,尤其是环湖大道带来的生物阻断,恢复巢湖以及其他河道、湿地滨水区的生态环境。在微观层面,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对植物的物种选择、植物的配置模式、湿地生态系统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优化植物配置模式,以期望改善合肥市滨湖新区滨水区景观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