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研究
【6h】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趋势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一节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的来源

一、传统思想文化的启蒙

二、西方“女权主义”学说的推动

三、深受“互助论”的影响

四、日本“新村主义”的启迪

第二节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传统中国旧式大家制度的破产

二、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产物

三、解决儿童教育问题的迫切需求

第三章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的酝酿与萌芽

一、康有为儿童公养公教的理想

二、清末“癸卯学制”与蒙养院的设立

三、蔡元培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第二节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儿童公育”思想的兴起

二、“儿童公育”思想的质疑:“非儿童公育”思想的提出

三、“儿童公育”问题的论战:以恽代英、杨效春辩论为例

第三节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的转型与消退

一、五四运动以后“儿童公育”思想的转型

二、幼稚园的兴起与“儿童公育”思想的消退

第四章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的评价

第一节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的历史作用

一、促进了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

二、推动了近代中国学前幼儿教育社会化的进程

第二节 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一、夸大了公育制度的社会功能与社会作用

二、片面追求儿童的公养与公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革的重要时期。在寻求妇女解放、儿童解放与社会改造的过程中,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儿童公育”思想,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拟就清末民初“儿童公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当时的文献资料与时人评说,运用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探讨“儿童公育”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力图再现清末民初“儿童公育”问题的真实面貌。本文正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首先追溯“儿童公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继而从传统中国旧式大家族制度破产、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以及解决儿童教育问题的迫切需要三个方面剖析了“儿童公育”思想产生的历史动因。  第二部分,探讨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的发展演变。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主要论述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经历了一个从酝酿萌芽到形成发展,再到转型消退的演进过程,而这一过程与当时中国社会的变迁密切联系,贯穿着人们解放妇女、解放儿童、改造社会的理想。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清末民初“儿童公育”思想进行总体评价。既论述了“儿童公育”思想的兴起给女性、儿童以及社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指出了“儿童公育”思想脱离当时社会实际、片面追求公育所具有的历史局限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