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内外大城市高速铁路枢纽站核心规划要素对比研究
【6h】

国内外大城市高速铁路枢纽站核心规划要素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

1.1.2 第四代铁路枢纽站的发展趋势和价值

1.1.3 对枢纽站使用者的关注度逐渐增加

1.1.4 我国高速铁路枢纽站开发建设现阶段的困境与机遇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1.3.1 高速铁路枢纽站

1.3.2 高速铁路枢纽站核心规划要素

1.3.3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论文创新点与研究框架

1.5.1 论文研究创新点

1.5.2 论文研究框架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1 国内外高速铁路枢纽站的演化趋势研究

2.1.1 国外高速铁路枢纽站

2.1.2 国内高速铁路枢纽站

2.1.3 高速铁路枢纽站发展演进模式

2.2 相关理论研究

2.2.1 绿色交通理论

2.2.2 站城融合

2.2.3 TOD 理论

2.3 高速铁路枢纽站核心规划要素解析及相关研究进展

2.3.1 高速铁路枢纽站核心规划要素概念界定

2.3.2 高速铁路枢纽站核心规划要素内容解析及提炼

2.3.3 高速铁路枢纽站核心规划要素相关研究进展

2.4 对比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大城市高速铁路枢纽站案例及核心规划要素特征研究

3.1 国外高速铁路枢纽站典型案例概况

3.1.1 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

3.1.2 英国国王十字车站

3.1.3 日本东京站

3.1.4 日本京都站

3.1.5 日本大阪站

3.2 国内高速铁路枢纽站典型案例概况

3.2.1 北京南站

3.2.2 武汉站

3.2.3 广州南站

3.2.4 成都东站

3.2.5 杭州东站

3.3 国内外高速铁路枢纽站核心规划要素特征研究

3.3.1 数据收集

3.3.2 总体布局规模特征

3.3.3 功能空间配置特征

3.3.4 站台到发能力特征

3.3.5 综合换乘组织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高速铁路枢纽站核心规划要素对比研究

4.1 对比原则及期望分析

4.1.1 对比原则

4.1.2 期望目标

4.2 核心规划要素多维对比研究

4.2.1 总体布局规模对比研究

4.2.2 功能空间配置对比研究

4.2.3 站台到发能力对比研究

4.2.4 综合换乘组织对比研究

4.3 枢纽类型划分对比研究

4.3.1 聚类分析

4.3.2 枢纽类型划分

4.3.3 各类型站点对比研究及原因分析

4.4 核心规划要素互动关系对比研究

4.4.1 变量间互动关系分析及结果

4.4.2 互动关系对比分析

4.5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核心规划要素—客流”关系对比研究

4.5.1 客流概况

4.5.2 客流特征

4.5.3 偏最小二乘回归(PLS)研究

4.5.4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核心规划要素—客流”关系解析

4.5.5 “核心规划要素—客流”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高速铁路枢纽站发展思路及优化策略

5.1 国内外对比研究对我国高速铁路枢纽站发展启示

5.1.1 枢纽站发展问题

5.1.2 枢纽站发展优势

5.2 相关改善建议

5.2.1 整体思考及原则

5.2.2 规模设计优化策略

5.2.3 空间组织优化策略

5.2.4 运营管理优化策略

5.2.5 选址优化策略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高速铁路发展对于城市空间结构、社会经济和产业布局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显著,高速铁路枢纽站作为高速铁路的重要节点,除了拥有换乘便捷、运输发达的交通功能外,也逐渐成为站城融合,服务效益俱佳的城市发展引擎。高速铁路枢纽站应当具备适应不同时期的能力,但长期以来,我国部分高速铁路枢纽站出现规模设计不对等、空间结构不合理、运行效率和服务效益不佳等问题,未发挥自身及对城市发展价值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论文以高速铁路枢纽站的核心规划要素对比为研究重点,通过绿色交通理论、站城融合理论、TOD理论等的指导,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国内外18个城市的23个高速铁路枢纽站核心规划要素内涵、特征、设计的差异性及互动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与系统对比研究,并总结我国高速铁路枢纽站已有优势与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和优化策略,对实现高速铁路枢纽站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根据我国高速铁路枢纽站的现实发展需求、高速铁路枢纽站规划设计与运行服务的矛盾,明确建成配套便捷、站城融合、绿色健康的智慧型车站是未来高速铁路枢纽站的追求目标。研究国内外枢纽站发展演化趋势、结合相关理论、设计规范、专家访谈咨询和实地考察,通过文献计量法对国内外高速铁路枢纽站该领域重点研究动态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核心规划要素概念及内涵进行提炼,具体为“总体布局规模”、“功能空间配置”、“站台到发能力”、“综合换乘组织”这4个方面,进而系统地探讨了高速铁路枢纽站的核心规划要素内容,及其与高速铁路枢纽站发展联系,并对国内外枢纽站核心规划要素特征、配置、布局、设计等重点内容的对比展开研究。  其次,着重分析国内外枢纽站的规模、功能、选址、空间布局和运行情况,并建立具体的核心规划要素变量集,对23个样本进行多维对比研究,分析其差异性规律及原因,主要表现在设计理念、服务目标、建设时序、开发模式、交通出行等方面;在此基础上,选取重要的人均空间面积指标,通过K-Means进行聚类,划分成“综合交通型”枢纽、“均衡发展型”枢纽和“站城融合型”枢纽3个类型;考虑到聚类分析有所侧重,为更清晰了解其互动关系,对枢纽站核心规划要素及枢纽站属性变量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区位特征、枢纽规模、功能空间和客流等多个变量互动关系较强,其中区位特征主要影响客流量和枢纽站的空间利用能力;枢纽规模主要影响商业、交通空间配置和组织多客流到发换乘;客流主要影响枢纽站的规划设计和运营安排。  然后,受到“核心规划要素—客流”的强相关性启发,选取7个重要的核心规划要素变量及属性变量,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模型对客流与7个解释变量的关系进行精细化研究,分析解释变量与铁路日客流量、高峰小时客流量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对7个解释变量与铁路日客流量和高峰客流量的相关参数和投影重要性指标(VIP)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商业空间占比、交通空间占比、列车到发数量这3个变量与枢纽站铁路日客流量和高峰客流量呈显著相关,同时深入剖析对比国内外核心规划要素与客流的相关关系,明确国内外枢纽站的规划建设差异之处。  基于以上对比研究和相关关系分析,发现我国高速铁路枢纽站具有“空间舒适度高、安全管理体系完整、发展带动能力强、建桥合一技术突破传统”等优势,但也存在“规模设计不对等,商业功能单一、换乘流线复杂、作业运输效率低”等问题,应借鉴国外枢纽站“功能融合性强、运输发送效率高、空间容纳能力强”的建设模式并发挥我国自主创新优势,从合理确定规模、类型空间融合、提高作业编制和优化选址位置4个层面提高枢纽站的规划设计和运行合理性,促进高速铁路枢纽站长期稳定、高效共融地与城市协同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