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都地区社区微型养老设施过渡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6h】

成都地区社区微型养老设施过渡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老龄化背景

1.1.2嵌入式养老模式的提出

1.1.3节能减排发展

1.2相关概念界定

1.2.1社区微型养老设施

1.2.2过渡季

1.2.3室内热环境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现状

1.3.2国外研究现状

1.3.3研究评述

1.4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研究目的

1.4.2研究意义

1.5研究内容

1.6研究方法

1.6.1文献查阅法

1.6.2实地调研法

1.6.3学科交叉法

1.6.4软件分析法

1.6.5比较研究法

1.7研究框架

第二章室内热环境研究的相关理论分析

2.1老年人相关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2.1.1老年人相关的生理特征

2.1.2老年人主要的心理特征

2.2室内热环境相关原理

2.2.1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因素

2.2.2室内热环境设计目标

2.3人体热舒适相关原理

2.3.1热舒适基本概念

2.3.2影响热舒适相关因素

2.3.3热舒适相关指标

2.4现有规范解读

2.5研究模型及研究假设

2.5.1研究模型

2.5.2研究假设

2.6本章小结

第三章成都地区气候特点及社区微型养老设施现状调研

3.1成都地区地理与气候特征

3.1.1地理环境

3.1.2气候特征

3.2调研综述

3.2.1调研目的

3.2.2调研内容

3.2.3调研对象

3.3调研结果分析

3.3.1建筑朝向统计

3.3.2建筑形态总结

3.3.3建筑空间组合形式总结

3.3.4围护结构总结

3.3.5建筑遮阳总结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成都地区社区微型养老设施室内热环境测量分析

4.1测量对象选择

4.2测量仪器与方法

4.2.1测量仪器

4.2.2测量方法

4.2.3测量结果统计方法

4.3芳草街道助老服务中心

4.3.1设施状况

4.3.2项目问题总结

4.3.3现场测点布置概况

4.3.4测量结果统计分析

4.4道处苑养老院

4.4.1设施概况

4.4.2项目问题总结

4.4.3现场测量方案

4.4.4测量结果统计分析

4.5科分院社区养老院

4.5.1设施概况

4.5.2项目问题总结

4.5.3现场测量方案

4.5.4测量结果统计分析

4.6合作街道顺江小区助老服务站

4.6.1设施概况

4.6.2项目问题及总结

4.6.3现场测量方案

4.6.4测量结果统计分析

4.7测量数据对比分析

4.7.1活动室数据对比

4.7.2老人居室数据对比

4.8本章小结

第五章社区微型养老设施老年人过渡季热舒适研究

5.1问卷设置

5.2问卷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5.3问卷数据分析方法

5.3.1调研对象的新陈代谢率计算

5.3.2调研对象的服装热阻计算

5.3.3结果统计与计算方法

5.3.4相关性分析方法

5.4问卷结果分析

5.4.1调查老年人基本信息

5.4.2 问卷投票情况分析

5.4.3 PMV预测模型、MTSV模型和热中性温度

5.4.4 相关性分析

5.5问卷结果结合实测数据分析

5.6本章小结

第六章 社区微型养老设施过渡季优化策略总结

6.1焓湿图分析

6.2建筑朝向选择

6.3建筑体形系数控制

6.4外墙和屋顶优化策略

6.4.1提升保温性能

6.4.2提升蓄热性能

6.4.3提升防潮性能

6.5门窗优化策略

6.5.1控制窗墙比

6.5.2提升保温性能

6.5.3提升气密性

6.6楼地面优化策略

6.7建筑遮阳优化策略

6.7.1外遮阳

6.7.1固定式外遮阳

6.7.2可调式外遮阳

6.7.2内遮阳

6.7.3其他遮阳方式

6.8建筑自然通风优化策略

6.9其他策略

6.9.1设置反光板

6.9.2设备的运用

6.9.3控制植被数量

6.10被动式技术运用效果模拟分析

6.10.1改善前后的模型建立

6.10.2模型参数的设定

6.10.3改善前后的全年过渡季舒适时数对比分析

6.11本章小结

第七章结语与展望

7.1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7.2论文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7.3养老设施热环境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获奖情况及参与的项目

附录一社区微型养老设施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热舒适调查问卷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嵌入式养老模式的兴起,社区微型养老设施在全国各个地区的数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然而,由于社会经济水平和城市化发展的制约,大多数养老服务公司采用将闲置的旧建筑改造为这类养老设施的方法来达到节约资源和减少建造成本的目的。虽然该做法是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法,同时在我国各地对养老建筑的需求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利用旧建筑改造的方式来增加养老建筑数量的建设意义重大。然而,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不断衰退,且新陈代谢水平低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使得他们对室内热环境有独特的要求,故针对其他年龄段人群的室内热舒适标准并不一定适用于养老建筑。  目前我国对养老建筑室内热环境的相关研究的成果数量相对较少,且多数地区还未开展此类研究,同时针对成都地区气候条件下的养老建筑的室内热环境的研究目前尚无成果。此外,已开展这类研究的地区的成果多数集中于冬夏两季,在过渡季方面的研究几乎为空白。过渡季往往具有温度波动较大的特点,然而老年人抵御温度变化能力较弱,因此如何基于老年人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营造该季节舒适的热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社区微型养老设施为研究对象,首先归纳了老年人相关的生理特征及心理特征。其次,梳理了热环境及热舒适的相关理论及影响因素,提出研究模型的同时也提出了研究假设。第三,对成都市主城区的社区微型养老设施进行调研,从建筑朝向、建筑空间组合形式、围护结构和建筑形态这四个方面对该地区这类建筑的特点进行了总结。第四,根据归纳出的特征,选取了4家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现场热环境测量,并对生活在其中的老年人进行了热舒适问卷调查,随后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成都地区社区微型养老设施在过渡季节室内热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五,通过分析WeatherTool的焓湿图,再结合实测和问卷分析所得的结果,从改善围护结构性能和提升自然通风等方面提出了对社区微型养老设施过渡季热环境进行优化的策略。最后,采用Ecotect对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模拟,通过对比其现有条件和其他工况的差异来验证优化策略的改善效果,发现在提升了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后,社区微型养老设施在全年过渡季处于舒适温度范围的时间数量上升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